落实“科技兴检”战略,全国质检系统
“十一五”检测能力建设蓬勃发展
记者从9月1日全国质检系统“实验室开放”集中展示月活动启动仪式上获悉,“十一五”期间,国家质检总局已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聚集了一批高级科技人才和先进仪器设备、手段日趋完善、覆盖全国的实验室体系。在保障质量安全,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促进质量提升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近年来,产品质量安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质检总局大力推进“科技兴检”战略,着力加强质检实验室能力建设。建立了覆盖食品安全、化工矿产、化学危险品与包装材料、轻工产品、纺织产品与原料、机电、动物检疫、植物检疫、卫生检疫、金属与金属材料、特种设备检测、计量等全领域、全行业的数千家检验检测检疫技术机构,形成了“以国家质检总局直属四大科研院所、国家质检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为龙头,以省市级技术机构和区域性中心实验室为骨干,以县级技术机构和常规实验室为基础”的三级技术机构网络体系。截至目前,已批准筹建国家质检中心328家、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302家。全系统形成了一支规模较大、专业齐全、覆盖面广的人才队伍,共有专业技术人才9.3万人,高技能人才1.9万人。实验室仪器设备等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科研能力大幅提高。
质检实验室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外贸和转变增长方式、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技术保障作用。一是在食品安全、疫病疫情防控、特种设备检测、奥运器械、体育场馆、新能源产品检测、辐射检测等领域为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等国家重大活动的顺利举办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二是为应对婴幼儿奶粉等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甲型H1N1流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援助汶川地震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
质检实验室技术能力近年来虽然得到了快速提升,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对质量安全的要求、国家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相比,还需进一步加强。
“十二五”期间,质检总局将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推进实施国家质检中心和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建设二次规划,再规划建设285个国家质检中心和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组织实施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提升建设工程,加快重点产业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构建国家检验检测体系。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和区域产业发展、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出口贸易等需求,加快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在产业集聚地建立500个政府认可、社会欢迎、特色鲜明、运行规范、支撑与引领产业发展的高水平区域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到“十二五”末,高水平的质检实验室数量明显增加,能力结构显著优化,以仪器设备、环境设施和科技人才为重点的能力建设明显加强,更有效的发挥保障国家公共安全、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保障民生权益、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新闻连接
落实“科技兴检”战略,加强质检系统检验机构建设
为质检工作提供有力的科学保障和技术支持
近年来,质检系统已初步建成一批设备先进、人才高端、结构合理、管理科学、工作高效的检验机构,为质检系统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和检验检疫行政执法职能提供有力的科学保障和技术支持。
质检系统检验机构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要求,以先进的仪器设备为手段,以可靠的实验环境为保障,对产品质量实施科学、公正的检测、鉴定、评价的技术机构。
我国质检系统的实验室主要包括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实验室和检验检疫机构实验室。质检系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依托行业技术机构在各地建设了一些国家质检中心,在口岸建设了一些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国家质检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各约200家。
国家质检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是质检系统为履行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和检验检疫行政执法职能,适应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具有第三方公正性地位的社会公益性检测机构。检测能力涵盖食品、化工、轻工、机械、电子电器、纤维纺织、包装、建材等重点支柱产业和与公共安全密切相关的产品。
这批国家质检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除承担相关产品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检疫行政执法技术保障、生产许可证发(换)证检验、委托检验外,还积极开展相关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标准的制(修)订和试验验证、产品质量的安全评价和风险分析,积极跟踪国际和国外标准的变化,为应对贸易技术壁垒提供检测和技术咨询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质检系统检测机构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资金投入渠道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得实验室建设发展面临新的形势。
一是高新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高水平检测机构的支撑。《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体现了发展高技术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求。高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新兴产业的形成,许多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新产品,如移动通信产品、新型建筑节能材料、新型纺织材料等,许多产品尚处于不断成熟的过程,有的质量问题还比较突出。由于这些产业技术含量高,对这些产品的质量监督亟需高水平检验机构的支撑。
二是地方政府对设立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需求更加迫切。目前,一批检测机构在快速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些重点优势项目,达到了国内同类机构的领先水平,具备了建设国家级检测机构的条件,但是数量难以满足地方政府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建设的迫切需求,纷纷要求建立与当地主导、支柱、特色产业相配套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并承诺在建设用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三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需要检验检疫检测机构的技术支持。我国是世界上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国家,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和外贸体制的不断推进,进出口产品结构向科技含量、技术难度大的商品转换,都提出了超大规模的检验检疫需求。与此同时,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性贸易措施越来越苛刻,不断扩大对中国商品的制裁,严重损害了我国出口商品的形象,给我国的外经贸整体环境带来了严重不良影响,也给我国的质检系统实验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今后,质检系统的实验室发展仍将围绕“忠于职守、勇于负责、严格把关、保国安民”的要求,以“完善规划、科学布局、资源共享、外联内合、提升能力、增强实力、加强管理、突出成效”为目标,明确实验室职能与定位,建立科学规划与布局的工作机制、创新系统资源与配置新方法、实施有效的绩效评价制度、建立集聚高精尖人才保障激励机制。
面向质量监督和检验检疫行政执法、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全面提高质检系统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根据中央关于拉动内需的有关部署,从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入手,围绕现代服务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装备、会展用品)、其他服务业(金融服务、文教服务、体育服务、旅游业)、高新技术领域、新兴产业以及事关公共安全和人身安全的领域,重点建设一批国家质检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力争在3-5年内使其技术装备水平和检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努力提高质检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重点加强食品、电子电器与信息、机械、机动车及零部件、化工、建材、轻工、纺织服装、危险品及包装、化学品分类鉴定与评估、标准、计量、卫生检疫、动物检疫、植物检疫等诸多领域产品的技术装备能力建设。不断推进质检工作技术能力的优化和升级,强化技术性贸易措施运用力度,为促进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承担起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