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核桃铺就脱贫之路
——大姚县核桃产业发展助推精准脱贫纪实
六月的花果山,绿意盎然,核桃果满枝头,忙碌的人影熙攘攒动,核桃林里歌声正欢……“核桃没有精耕细作是没有收获的,前几年这个时候我们忙得抽不出身,10000多亩的核桃树真是顾头顾不了尾。现在,通过与贫困户合作联动,把管护交给他们,真是既省心又放心。”入驻这里的大姚仕华绿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业主彭仕华说。
作为大姚县的林业龙头企业,仕华公司花果山核桃示范基地已流转低效林17864亩,涉及两个村544户农户,其中贫困户27户实现年流转林地收入3000元。同时,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吸纳贫困户签订30年的责任管护合同,将种植约6000亩核桃分为50-150亩不同面积的管护区, 由公司负责水、肥料供应和技术指导,按每棵果树10元的管护费,就近承包给当地的贫因户负责管理,并实行超产返还、折算配股,引导贫困户由“承包户→经营户→公司股东”过渡,实现了公司林地资源变资本,贫困群众资源变股份的转变,进一步调动了贫因户的积极性, 走出了一条公司和贫困户互利共赢的扶贫帮扶新路子。目前,年均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达600人次,贫困户人均年务工收入达8000元,而16户贫困户已参与承包管护,管护面积最少的贫困户一年也将近有2万元的收入。
仕华公司的扶贫联赢模式只是大姚林业产业扶贫工作中的一个缩影。在加快推进精准脱贫工程中,大姚县立足贫困户大多深处山区偏远地区的实际,充分发挥“大姚核桃”资源禀赋和品牌特色优势,千方百计、多措并举,探索出规模增量、政策增力、科技增效、服务增收的帮扶模式,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建设了“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可靠长远的“靠山养山、兴林富民”林产业精准脱贫之路。
规模增量 夯实脱贫基础
面对精准脱贫量大面广的实际情况,不断扩大核桃种植面积,增加体量,提高绝对值。实行县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定点联系制度,坚持规划先行,制定了林业产业扶贫规划,先后出台种植考核奖惩办法、核桃专业村、专业户(营销大户)命名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建成1万亩以上连片核桃基地29片,5000亩至1万亩的连片核桃基地45片,规模以上核桃种苗种植基地4个,示范基地直接带动受益贫困户近1200人。2015年至2017年,核桃面积新增4.21万亩达163万亩,产量新增8253吨达33294吨,核桃农民人均收入从3626元增加到3977元。其中,带动贫困户发展核桃6.25万亩,人均核桃收入900元。通过核桃林果的规模增量,农村贫困户做到了村有大果林、户有增收树,脱贫增收的基础不断夯实,大姚核桃成为了精准脱贫中既管当下更管长远的“摇钱树”“养老保险”和“绿色银行”。
政策增力 激发脱贫活力
围绕提高贫困户爱林、造林、护林、兴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撬动作用,推动核桃产业发展惠民扶持政策向山区特别是贫困户倾斜。仅2017年重点生态和产业建设项目中,实施的3万亩核桃提质增效涉及贫困户7783亩;170.93万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涉及贫困户26.47万亩;554名护林员涉及贫困人口222名;4万亩退耕还林涉及贫困户1599.5亩,贫困户扶持补助金额达到了688.34万元,全县贫困户户均684元。同时,2018年县人民政府出台《大姚县产业扶贫资金申报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计划整合县级涉农专项资金7920万元,按照每户贫困户扶持产业资金3000—7000元范围内差异化补助,实现了贫困户林业产业发展的双扶持、双保障。一笔笔资金的整合,一个个项目的落实,山区贫困户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贫困户缺乏引导扶持“不会富”“不敢富”“不能富”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护好核桃林、种好核桃树”成为山区贫困户的自觉行动,“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林产业发展涌现出持续不断的动力,形成了地方和群众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科技增效 注入脱贫希望
立足科技增效,强化核桃实用科技普及,大力推进高原特色现代林业在山区贫困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十三五”以来,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综合配套,以水肥配套、生长管理、初级加工为重点,全县整合项目资金按照每亩100元的标准(其中,2018年最高标准每亩5000元),每年实施核桃提质增效10万亩,确保贫困户“十三五”期间核桃提质增效全覆盖,并在项目中配套实施农民技术培训,把整形修剪、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林业实用技术直接推广到生产一线,为山区贫困群众加快核桃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特别是在补助51.6万元实施258座核桃立式烘烤炉建设的基础上,形成长效机制,从2018年起从产业扶贫资金中对贫困户新建机械立式烘烤炉每座一次性给予1500元补助,大力推广成熟采摘、科学烘烤,引导山区林农推进林产业发展机械化程度,山区林农初级加工能力进一步提高,核桃均价增幅2元以上,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实施以科技为核心的提质增效,核桃连片基地水土路等设施得到大力改善,以“固土培肥、旱季灌水、整形修剪、无烟烘烤”等为主的“十项实用措施”得到有效推广,按照实验测算,实施提质增效后挂果核桃平均每年每亩增产干果3公斤,全县贫困户6.25万亩核桃每年将通过增产增收468.75万元,97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每年增收481元。通过科技投入、精细管护,10年后贫困户发展的核桃全部进入盛果期,产值将达到2.5亿元左右,成为最具特色、最有前景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
服务增收 带来脱贫实效
针对林产业发展周期长的特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适合什么发展什么”的原则,强化主动服务意识,通过政府引导示范、牵线搭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动核桃龙头企业和核桃生产大户带动作用,探索立体套种增效,大力发展核桃林下产业,促进贫困户短期增收见效。围绕实现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全覆盖和林业龙头企业贫困户用工全覆盖的目标,最大限度组织和帮助贫困户加入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发展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28个,加大招商引进仕华、森阳等一批林农企业流转林地20多万亩,344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示范基地引导、以贫困户资金或资产入股分红、电子商务带动、流转土地(林地)、最低保护价订单收购贫困户农产品等方式,带动956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多渠道增收,12户核桃龙头企业为100多名贫困劳动力提供了长期稳定的打工就业机会,切实促进城区周边贫困户脱贫增收。从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通过送籽种、送技术、送资金等方式,大力发展“短平快”的林下经济,以贫困户为重点发展核桃林下中药材3万亩,产量570吨,产值0.46亿元;种植魔芋2.4万亩、百合8359.87亩,形成了“套种间作、长短结合”的核桃产业发展新格局。同时,率先颁发3100本经济林木权证,与农业银行合作实行经济林木权证系统评估,开展授信快捷贷款,有效解决贫困户发展林产业的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山区贫困群众依靠林业来发展林业实现脱贫增收的信心更足、实惠更多。
(供稿人:大姚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