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那时流行
2009-09-04 点击:次
今日关注:小人书
点评人:杜吟
和《三国演义》小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开篇不同的是,1980年由四川省新华书店发行、四川新华印刷厂印刷的《三国演义》小人书,开头用了这样一句话:“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老百姓生活非常困苦。”据说,这是用批判的态度来看待当时的历史。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孩子,都看过类似的小人书。小人书成为那一代孩子们学习文化知识的一种重要的形式。这种小人书的官名全称应该叫“画书”,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画面配上文字说明。那时小人书的流行元素至少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历史题材流行。这类题材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古代历史题材,像《三国演义》、《岳飞传》、《西游记》等;另一种是革命教育题材,像《江姐》、《铁道游击队》,以及后来的《第二次握手》等。结合教育需要,这类题材一般爱憎分明,历史唯物主义痕迹明显。
二是绘画艺术高超。画家们常常用简练的黑白线条就能勾画出复杂的事物形象。通过画面,读者就能体会出人物在不同场合,不同境遇中的思想感情,一种真实、亲切,似曾相识之感油然而生。
三是像今天的电视连续剧一样,那时候连环画丛书流行。像《三国演义》共分为48集,反映瓦岗军的《说唐》也分为22集。有人说,今天电视连续剧的雏形应该是连环画丛书。
四是小人书流行掀起新的流行风潮。比如根据《少林寺》同名电影改编的小人书曾经在年轻人中风靡一时,习武甚至成了当时的时尚,据说当时有位少年就是怀揣着小人书找到了少林寺。不仅如此,小人书在知识分子中也流行过一段时间,像《燕归来》等小人书,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而受到他们的追捧。
从一个事实可以看出当年小人书流行的盛况:那时几乎每本小人书的印数都在10万册以上,当年《三国演义》印数居然在109万册。今天,印数过万就已经算很流行了。
进入上世纪90年代,由于多种媒体的出现,小人书演绎出了许多新的名称,如绘画读本、看图说话、电子读本,内容也拓展到科幻、漫画、幽默故事等。当年最标准的787×1092毫米开本也被各种大小不同的开本代替。一个最重要的流行是:上世纪的小人书如今受到了收藏家的青睐,据说全套的1957年至1961年出版的《三国演义》,价格超过了10万元。
扫码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