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质检系统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纪实(质量提升年篇)
2009-08-21 点击:次
跃上质量新高度
——全国质检系统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纪实(质量提升年篇)
30年前,在全国第二次“质量月”广播电视大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康世恩发出了一个关于质量的庄重宣言:基本建设要认真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努力做到各项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新闻记者用文字记录了这一短暂瞬间,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声音,在人民大会堂响起时,全场一片掌声。
30年后,“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声音再次在人民大会堂响起。2009年3月5日,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所有工程建设都要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时,台下掌声一片。
一句标志性的语言、两个精彩的历史瞬间,勾勒的是国人对于质量的追求、对质量的重视和对质量提升的渴望。
2009年“两会”之后,“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开展在全国迅速拉开帷幕。在“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方针的指引下,全国质检系统以质量提升为目标,让质量的力量牵引着“中国制造”不断迈向“中国质造”。
牵引力
一位又一位省市领导对质量工作作出新的批示。
2009年,在贵州省质监局上报的《2007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地区排名贵州省名列第十六位》专报上,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傅传耀批示:以质取胜,是通行天下的真理,建议再将细化的指标通报相关企业,并报主管制造业副省长,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争取质量竞争力指数再上一个新台阶。
在此之前,贵州省省委书记石宗源、贵州省省长林树森还分别在贵州省质监局上报的《遵义县劣质化肥专项执法检查情况报告》专报上,作出了重要批示,鼓励和指导全省的质量工作。
领导的批示,显示的是贵州省对质量工作的重视。而这只是全国各级党委政府重视质量的一个缩影。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质量不仅关乎安全、关系群众的生活,更关乎一个地区、一个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重视质量,正成为我国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质量提升工作同样如此,而牵引着质量这辆列车一路前行的,正是全国各级党委政府。
在西北,甘肃省人民政府积极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度,由省人民政府同14个市、州人民政府签订《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省政府对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对完成目标责任成绩突出的6个市州予以表彰,引起了各级政府对质量工作的高度重视。
在华北,山东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的意见》,把各地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工作情况纳入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年度考核内容。
“质量兴省是一个战略问题,各级各部门应当高度重视,花大力气在全省范围内推进实施。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重质量、讲诚信的浓厚社会氛围。有关部门要突出重点,加强部署,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打,把质量兴省战略落到实处。”这是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对实施质量兴省战略提出的明确要求。当天的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河南省质监局代省政府起草的《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决定》,这标志着质量兴省活动在河南正式启动。
这是继海南、吉林、新疆、湖南、湖北和青海等省之后,又一个启动质量兴省工作的省份。据统计,截至5月底,全国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省级质量奖励制度。截至6月底,全国有1898个市(县、区)开展了质量兴市活动,比去年底增加283个市(县、区),超过全国县级行政区域建制的66%。
推动力
6月25日,对于武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所长陈曦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这一天,他获得了针对个人的首届武汉市质量贡献奖。这个奖项的获得,是为了表彰他带领武汉产品质检所以食品安全、节能环保为重点,建成了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优势检测项目,为政府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为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做出了贡献。
和陈曦一同获奖的,还有武汉卷烟厂厂长吕有农、东风汽车公司质量管理处处长王之江等9人。武汉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个人授予武汉市质量贡献奖,将进一步推进企业的质量提升工程。
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大众的参与和推动。今年“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开展以来,在全国质检系统的努力下,这一活动除了得到了陈曦这样优秀个人的支持外,更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与拥护。形成了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共同推动着全社会的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为广泛发动、指导各工业企业积极开展活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工信部下发了《关于做好“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敦促广大企业落实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建立健全内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不断加强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
同时,国家质检总局还与国资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中央企业深入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的通知》,在加强质量管理、提升质量水平、推进名牌战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实现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和要求。国家质检总局还联合国资委从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信等9个行业中,确定25家有代表性的央企重点联系,进行指导。
另外,行业协会也积极推动全社会的质量提升。中国石化协会组织专题调研,摸清了国外同行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现状与趋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行业内有关企业同国际先进企业进行产品质量对标管理。
竞争力
6月5日,在全球最大的不锈钢企业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钢),记者就保障产品质量进行了采访。而来自山西震益监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黄官狮聊起太钢的质量管理时却侃侃而谈。记者不禁纳闷,这位太钢的客人怎么对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这么熟悉?
太钢品质部副部长杨飞的一句话,解开了记者的疑问。“他不是客人,是我们太钢的一员呢。”杨飞笑着说:“黄官狮所在的公司在太钢承担了一项新工作,即质量监理。”原来,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太钢的常规产品销售出现了一定的下滑,但一些特殊用途、高端产品的需求量却在不断增加。从去年年底开始,太钢引入房屋建筑监理中的一些理念和做法,在公司自我监视测量外,再聘请独立监理人员对关键质量控制环节进行监理,进一步强化过程控制。
质量安全是企业的第一责任,企业是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同时,企业也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是质量竞争力的直接受益者。“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开展以来,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提升企业的质量竞争力成为了各地的一大主题。
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重型机械集团、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质量提升计划”规划被纳入“十二五规划”。在新疆八钢公司,企业制订了详细的3年质量提升推进计划。在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把“质量和安全年”作为“董事长工程”来抓……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35万家企业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质量和安全年”活动。
一直以来,“中国制造”发展方向受到各方关注,以中国“低成本”为基础,吸收日本制造的“精细化”、吸收德国制造的“专业化”,吸收美国制造的“标准化”,韩国制造的“时尚化”,被认为是“中国制造”的最好前进方向。
目前种种迹象表明,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中国制造”正遭受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最大的一次贸易“围堵”。专家建议我国出口企业应尽快变“以价取胜”为“以质取胜”。正在进行的质量提升工程,无疑为这样的华丽转身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扫码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