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建议建立服务型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食品烟酒
2008-03-30 《中国质量万里行》 点击:次
“我们一定要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让出口产品享有良好信誉。”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话音刚落,人民大会堂内掌声雷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产品质量尤其是食品安全方面的这些庄严承诺,赢得了代表委员们的热烈掌声,也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田头有标准 餐桌才安全
在谈到农业工作时,温家宝总理特别提出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我国居民食品消费总量的70%以上为鲜活农产品,而农产品又是食品的主要生产原料和组成部分。从危害因素看,在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三大危害因素中,源头控制主要在农业领域。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国家农业标准化与监测中心主任程静认为:“没有科学使用或者滥用农药化肥,或者为了追求食品的新、特、奇,而滥用色素、防腐剂、添加剂,是造成食品安全的人为因素。要杜绝食品质量安全隐患,就要从源头抓起,降低农药残留,杜绝植物生物生化条件激素,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目前,越来越多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与农产品供应基地通过建立场地(厂)挂钩制度、索证索票验收制度,以及购销台账制度等,建立了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为及时从源头上查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制度保证。
程静表示:“造成食品安全问题还有可能出现在加工工艺上,不正当的存储,不恰当的烹饪方式,譬如过度油炸、膨化,都会产生一些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生成物,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因此,用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来控制农副产品加工的各个环节,并可以通过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来遏制问题食品的扩散。”
“食品从生产到消费,要经过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运输、餐饮消费多个环节,是一个完整链条。食品是‘产’出来的,如果农民不参与食品安全生产,就没有基础。加强食品安全的关键是要从源头入手,有效的方法是推进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使农产品生产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员高丽朴说:“目前,我国还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农民种植的随意性大,标准化程度低,安全检测成本高,质量追溯难。”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莒县陵阳镇陵阳街村党总支书记马先富认为,从源头上抓食品安全,要以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为依托,积极实施无公害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田头有了标准,餐桌才有了安全保证。
严格市场准入 净化市场秩序
“对于企业,质量是它的生命!总理在报告中专门用一段来论述加强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还讲得如此详细,说明质量安全非常重要,也确确实实传达了政府对民生的关注。目前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有关产品质量安全的市场准入门槛,不但保证了产品质量安全,对于我们企业也很有帮助,尤其是经常面临假酒困扰的茅台来说,起到了维持市场秩序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季克良说。
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和QS(质量安全)市场准入、3C认证等一系列严格的市场准入措施,正是目前我国实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起的第一道门槛。“食品生产许可及市场准入制度实施已近5年,为确保食品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该制度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已渐趋完善。但目前食品及食品包装容器生产许可证发证流程偏长、速度偏慢的问题,有时无法跟上企业生产和销售快速发展的速度,希望得到改进和完善。”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说。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宜宾市五粮液集团公司总裁唐桥谈到了当前白酒民族品牌保护的种种难题,并表示他对加大打假力度、提高准入门槛、保护环境的3个期盼。“现在白酒行业准入门槛比较低,全国大大小小共有3.7万多家白酒厂,可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不到1200家。大量存在的小规模白酒生产企业,既浪费国家资源,又不利于规范管理,质量难以保障,影响行业信誉。应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制推行生产许可证制度,这样才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和保护历史悠久的民族品牌,有益于中国白酒行业的长远发展。”唐桥代表说。
全国人大代表、广大雅士利集团总裁张细钿认为,企业是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在通过政府设置的第一道安全监管门槛之前,企业应当先自我加强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企业自主检测能力是关键。只有具备自主的检测能力,企业才能做到对质量的严格把控,这是不让问题食品流出厂门的第一道关口,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屏障。
“希望国家对龙头企业建立国家级技术中心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说。
产品可追溯 打造无缝隙监管
企业自检、政府准入,顺利通过第一道关口以后的产品,其质量安全又当如何监管呢?代表委员们认为,建立可追溯体系成为重点。要建立良好的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保证“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和整个社会产品质量安全,需要建立一个“无缝隙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在全国推行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建立产品质量的追溯体系。“希望相关部门加快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以法律保障推进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的建设,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全过程监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进办公室副主任陈晓颖说。
在央视3·15晚会上,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宣布,从今年6月1日起,我国9大类69种产品将全部纳入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这些产品只有赋了电子监管码才能要求上市,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食品。
“食品安全涉及方方面面,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采用分段管理,在这个监管过程中,如果协调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有些地方交叉重合,有些地方又措施缺位。监管部门要提高监管能力,通过改革,整合资源,提高我国的食品监管技术和行政监管效率。”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副市长谢小军说。
十一届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中,提出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要求卫生部要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职责;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环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和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同时,各部门要密切协同,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要打造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食品安全的无缝隙监管体系,最好将监管权力明确在某一个部门身上,从头管到尾,做到权责明确。”程静说:“这次机构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在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方面。既迈出了重要的改革步伐,又保持了相对稳定性和改革的连续性,为今后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加快食品安全立法 建立长效机制
程静代表认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建构,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要考虑到产品安全监管过程中的困难与风险,不能是毕其功于一役。也要长远性与阶段性相结合,整体性与分段实施相结合,重要的是建立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特别是要借鉴去年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一些成功经验。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潍坊市市长许立全认为,食品安全监管需要长效机制、制度化,要建立一个链条、一个网络、两个体系,即建立从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到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建立食品安全的质量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希望全社会都能参与监督,防患于未然。
“与前些年相比,目前的食品安全不管是在责任体系、监管的技术水平、范围和实际的效果,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谢小军代表说:“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要把专项整治的成功经验转化为日常监管的长效机制,形成一套责任体系,即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具体来说,地方政府要把责任的目标分解到每个岗位,将食品安全纳入到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责任追究中。”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副省长胡苏平表示,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既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更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建立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做到监管措施到位,监管有力,是政府转变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的体现。期待《食品安全法》早日出台,建立一个法制体系下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程静代表说。
扫码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