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网络医疗询诊的双线利益

2010-12-03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社    汪仲元    点击:

\


  网络医疗咨询和诊断混为一谈,收费无处不在,“专家”头衔满天飞,线上拼命想把患者引导到线下,种种做法,着实让人担忧。

  在某知名搜索引擎上输入“医疗咨询”四个字,马上显示有两千万个相关网页。在这令人炫目的数字里,线上医疗咨询诊断和线下实体医院索引基本各占一半。面对日益庞大的网络用户,在线医疗咨询诊断正以看似无声,实则迅猛的势头拓展着自己的市场。但其中良莠不齐的现状却令人担忧。

  在线专家的诊断水平和“向导”作用王先生的老父亲在秋冬交替之际感冒了,由于老人之前就患有一些慢性病,而这次感冒又比较严重。王先生担心会因此诱发其他症状。考虑到季节交替正是医院人满为患的时候,而且家附近也没有太好的大型医院,王先生决定听从朋友的建议,在医疗咨询网站做一个咨询。

  一家颇有口碑的在线医询网站成了王先生的选择。在提交了自己的资料,注册为会员之后。王先生担心的问题得到了一位专家的解答:老人的感冒无须太过担心,但极有可能存在感冒病毒诱发的并发症。对方还在线给出了几点建议,其中包括一些预防治疗感冒的常识,最主要的,对方建议王先生去实体医院进行细致检查,并给出了一家医院的地址和电话。

  王先生并没有去这家网站推荐的医院,而是带着父亲来到了一家大型正规医院。经诊断为普通感冒,花了几十块钱,开了一些感冒药。一周之后,老人的病就痊愈了。

  一段时间后,王先生无意中再次打开了这家网站,发现网站给自己发了几封站内邮件。内容大致相同:本站推出知名专家在线问诊服务,需要此种服务的用户,请交纳20元的会费。并且根据专家等级的不同会有不同价格。具体缴费方式也都一一列出。

  王先生很纳闷,钱虽然不多,但怎么能保证一定是所谓的专家问诊。况且上次那位“专家”的解答被事实证明并不准确。另外,既然自己没有交费就得到了咨询“专家”的机会,那么为什么还要交费呢?

  收会员费:因利而扭曲的线上医询王先生的疑问代表了选择在线医疗咨询用户中相当一部分人的共识。在线医疗咨询人员的资质和收费问题,在虚无缥缈的网络面前,似乎很难得到一个明确的解释。

  现下的在线医疗咨询,在大中城市较为热门。这里网络用户人数较多,信息发达;人们观念较为开放,易于接受这种新的方式;且大中城市医院较多,线上咨询与线下医院推荐容易结合。

  有了生存的土壤,利益自然就要被提上日程。毕竟,花费时间和精力创建网站对于绝大多数从事在线医疗咨询的业者来说,并不是一项公益行为。张小姐曾经参与过一家在线医疗网站的创建和管理,在谈到网站如何盈利的问题时,张小姐说,除了一些点击量很大或者和一些大型医院合作的网站外,其他中小网站很难通过广告来牟利。而在中国,这恰恰是网站盈利的主要模式。得不到广告的滋补,想要赚钱,就只剩下一个途径:收取会员费。

  对于刚刚接触网络医疗咨询和诊疗的人来说,掏钱是很难的。毕竟被骗的顾虑和享受免费午餐的意愿是很多人的考虑。所以头几次接触的客户,一般都是免费的,而且会不时地给对方发送一些较为实用的养生或者医疗信息。服务一般都比较热情和周到。“我们的宗旨是:大量接触,少量吸附。”张小姐的八个字道出了在线医疗咨询和诊疗网站的盈利思路。

  大量浏览者中,少量感兴趣和有迫切需求的用户会选择交纳会费来换取更为优质和专业的服务。而会员费并不多,一般是几十元。这么做,也是为了防止金额过大而使用户望而却步。而接下来的收费模式,就是所谓的“专家”咨询诊疗。

  一般此类网站都会推出几位专家,涉及的个人专业领域也基本涵盖了几类常见病。交纳会费的用户如果选择专家咨询或者诊疗,还要交纳一定的费用。金额从十元到百元不等。

  大量用户中筛出的少量会费制用户,再到愿意继续花钱问诊专家的更少数。

  能剩下多少利润呢?张小姐表示,这个不用担心,网络的浏览量巨大,只要有一定数量的用户掏钱,对于这些基本没有成本的中小医疗在线咨询网站来说,就是盈利了。而且一旦一家网站的价值被用尽,另一家网站就会迅速被建立,继续进行相同的模式。而原来掏了钱的用户,也就等于被抛弃。但这样做并不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一般人不会为了几十块钱去要一个说法。而“这次算我倒霉,永远相信下一家能提供正规优质服务”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人的脑子里是存在的。

  “专家咨询”多为幌子网站终止服务,相关的专家怎么办?

  对于这一点,张小姐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大多数打着所谓“专家”牌的网站其实并没有专家。经常是几个小姑娘在已经准备好的数据库里根据相应的症状描述和问题,搜索答案。“专家咨询”是大多数医疗咨询网站的幌子,说白了,就是个骗局。

  “哪有那么多专家?人家医院挂号看病都忙不过来了,怎么可能每个网站都去坐诊。”张小姐说,他们原来的网站就是这么干的。用户网络咨询有人在数据库里搜索答案,而有电话打进来咨询时,则由几位年纪较大,声音听起来较为稳重的中年人接听。而相应的答案,同样是来自即时搜索。

  可以说,这些交纳了的会费换来的,不过是鼠标几次点击得来的答案。

  当然,并不是所有网站都在骗人。一些依托于实体医院的网站确实会有一些专业医师坐诊,但没有实际检查病人,而只凭病患或家属口述,误诊机会相当大。

  因为病人或家属对于症状的描述可能是主观的,而且如果没有进行面对面的诊断,也可能导致误差。基于以上原因,可以肯定网上医疗咨询带来的潜在性误诊几率是极高的。

  这些网站同样要收取会员费和诊疗费,甚至比小网站更高。因为医师和专家的成本也被计算在内。同时由于自身的资源优势,这些网站收费更加理直气壮。当然,相对于前者,用户的钱并不是完全白花。至少得到了专业人士的指导,但仅仅是指导而已。

  延伸到线下的利益链无论是专家还是客服,对于那些和线下实体医院有合作的在线医疗咨询诊疗网站来说,除了会费和问诊费,另一个利益点,就是将网上的咨询者变成医院里的看病人。

  “有些小网站一般收点钱就完了,但是一些有关系的网站,和医院有联系,会将病人推向医院,然后双方分成。”供职于北京某家私营医院的李先生如是说。

  据他了解,他所在的医院就有这样的行为,医院自身有在线医院,在线医疗咨询服务。而和医院合作的其他网站也有几家。对于医院来说,网络上少量的会费自然不放在眼里,需要的是患者来医院就诊,将网络上的利益链条延伸到现实中。

  一般来说,医院自身的网站比较规矩。但和医院合作的其他网站,操作手段就无甚顾忌了。对于咨询病症的用户,夸大其词是经常的事。如果说,无法看到病人容易产生非主观的误诊,那么这些网站则是有意识的去误诊。目的就是一个,将你推向他们有联系的医院。

  推荐分为软性和硬性两种。软性推荐的网站合作医院通常不止一家。并且会堂而皇之地把合作医院的名称列在网站首页上,而在咨询中,也会明确地告诉你,最好选择我们网站推荐的医院就诊,那里医疗好,服务周到,收费也较为合理。

  而硬性推荐,则是张小姐口中的那种“赚了就走,关了再开”的小网站的做法。而与之相关联的也是一些较小的私人医院甚至诊所。且通常只有一家,针对性强,指向明确。实际上很多小诊所或者医院根本不具备推荐中吹嘘的各项条件和能力。在忽悠病人和家属消费的同时,也增加了耽误病情的风险。上个世纪遍布城市大街小巷,几乎成为城市文化一部分的诊所小广告,现在有了网络加强版。

  像这些小医院诊所收到了病人后,会在有意无意中向病人询问或让病人填写来此医院的理由,网络了解就是其中一个。而到一定时间,医院就会根据大致的人数付给这些网站一定的费用。

  “为了挣钱,耽误的病人其实不在少数。”李先生介绍说,有的病人其实是小病,但听信了网站的危言耸听,花了很多钱在医院里。更严重的是,有些病人的病根本不是中小医院能够治疗的。但这些医院等于将他们半路截下,在花费了不少钱和大量时间后,会建议他们转去大医院治疗。无形中,将宝贵的治疗时间耽误了。

  至于病人,在这线上线下的来回中,早已晕头转向。根本无暇顾及其中的猫腻。即使有少数人产生了怀疑,但由于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线上线下是有着联系。

  所以也无从质疑。

  网络医疗咨询监管成“飞地”

  问题多多,监管却乏力。网络医疗咨询由于跨越了两个行业:网络和医疗,使得对其的监管成为“飞地”。

  飞地是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现象,指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医疗行业本应属医疗卫生部门监管,但这些在线医疗咨询诊疗网站,基本不在相关部门注册。和医疗卫生部门处于“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步。隔着无形的网络,医疗卫生部门想管也管不到。互联网监察部门对于网站的性质也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或者说,即使有,也无法奈何这些隐蔽性很强,机动灵活的网站。君不见,严厉封杀下的色情网站,不是同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吗?

  一个管不到,一个没义务管。游走于缝隙间的网络医疗咨询和诊断盈利模式却日益红火。小型网站一天也有成百上千的访问量,而其中只要有百分之一的人选择掏钱,对于网站来说,就是赚到了。大中型网站的访问量则是以十倍计。而最高等级的正规医院的主页或者知名在线医疗咨询诊断网站更是海量。

  其实在欧美发达国家,网上医疗咨询已经成为常规医疗中的一项。在美国,医院的现场问诊如果需要100美元,线上的咨询诊断只需要10美元。当然,先决条件是对方具有执照,属于正规资格的从业者。而且问诊咨询的技术手段也很先进,利用视频、语音等确定患者的大致情况,然后给出一个保守的诊断。即便是这样,监管也相当严格。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网络医疗。如果发现存在资质不合格或者水平不合格的问题,轻则取消营业资格,重则要面临牢狱之灾。

  应区分“咨询”与“诊断”

  趋势使然,但并不能成为混乱的借口。“咨询”与“诊断”更应严格区分。

  网络医疗咨询是指根据你提供的情况,专家网友给你提供意见和建议,而且一般正规网站这种咨询都会有明显的“网上咨询不能替代实地诊疗”字样。

  网络医疗诊断则是指根据你口述的病症来进行判断性的开出处方,实施药物治疗。通常也伴有费用的发生。而现在的情况是,咨询和诊断混为一谈,收费更是无处不在。“专家”头衔满天飞,线上拼命想把患者引到线下。种种做法,着实让人担忧。

  混乱的在线医询源于不健全的医疗体系混乱的在线医询诊断仍然有如此大的市场,除了信息发达的原因外,过于昂贵的医疗费用,恶劣的服务态度,拥挤的医院,稀缺的医疗资源也是使求医问药让人畏惧而转向网络的重要原因。

  医疗资源是我国现有的公共资源中最为稀缺的资源之一。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看病难是绝大部分人的共识。关于医院号贩子,药虫等的报道不绝于耳。争夺少量的安心看病的权利,成了大多数患者的痛苦经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网络医疗咨询以其方便快捷,费用低廉成了人们看似不错的选择。

  在医疗监督发达国家,信息的发达能改变医疗生态环境,将来网上医疗咨询是个必然的趋势。但是我们现在还面临一个连婴儿奶粉都会有毒的国情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医师的专业资格需要监管,医师诊断病患包括视、触、听,如果没有实际检查病患可能引起潜在性误诊的问题,目前条件下这些问题还是不易克服的。

  当一个公共服务行业进入产业链模式,尤其是受到双线利益的支配时,其质量和安全就难以保证。监管不力乃至缺失,更加剧其严重性。逐利无可厚非,但逐利于何时,逐利于何事,实当慎重。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