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美容:回暖势头明显 消费乱象抬头
2023-04-12 中国质量万里行 点击:次
随着经济水平提高,消费和生活观念的改变,中国美妆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2月,化妆品类零售总额656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自2022年8月以来的首次正增长,化妆品市场回暖势头明显。
在中国质量万里行消费投诉平台上,关于美妆美容消费的投诉近两千例,其中美妆消费投诉占比7%,美容消费投诉占比58%,护肤造型投诉占比49%。记者通过分析投诉案例发现,在美妆美容消费领域存在着网购维权不畅通、美容服务不规范、预付消费不退款等问题。
美妆市场的发展趋势
趋势一:大盘复苏之下,彩妆率先起跑。
在生机盎然的春日里,明艳的妆容让人心情更加愉悦,社交更加自信。受益于消费及社交场景的全面放开,2023年第一季度彩妆消费率先起势,吹响了美妆市场复苏的号角。
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3月中旬,平台彩妆销量环比增长6.24%,其中唇妆、眼妆产品增幅最为明显,环比增长15.3%、18.6%;地域方面,一线、新一线城市的美妆销量增势突出,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美妆销量环比增幅在20%~40%之间,成都、重庆的增幅均超过80%。
趋势二:消费需求精细化,细分赛道被看好。
随着消费者需求精细化,越来越多的美妆品牌进一步拓展产品线,捕捉细分赛道机会。同时,消费者对化妆品的认知快速提升,对品牌的产品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需求精细化还体现在消费场景+风格上。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圈层化、多元化、精细化,美妆个护品牌逐步通过不同情感、场景的话题创新打破圈层边界,扩大品牌影响力。
趋势三:品质消费占上风,减法护肤成热点。
据某平台消费者调研结果显示,近一半受访消费者反馈,过去三年消费心态趋于平静,选择更加理性,更加关注产品品质,“以前火什么买什么,现在宁缺毋滥,会选择品质好且适合自己的产品”。消费者对于美妆个护产品品质和细节的追求,体现了典型的悦己生活态度。
与此同时,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正在重塑消费者与美妆个护的关系。在环保意识、健康主义的影响下,消费者越来越青睐原料天然、成分安全的产品。在妆容上,更多消费者开始“做减法”,推崇自然、干净的妆容,告别浮夸风,追求原生感。
网购消费维权不畅通
美妆产品作为主要消费品类之一,在不断攀升的交易额之外,也引发了不少消费投诉问题。其中,网购不发货、不退款、售假货等成为美妆行业投诉最热关键词。
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包括:消费前交费容易,后期却迟迟不发货;网络主播虚假宣传,如在反复播放的广告中夸大产品功效等;一些消费者因产品质量问题要求退货,却被商家要求取消产品有质量问题的描述,按七日无理由退货处理,由消费者承担运费;部分网购商品卖家出具虚假产品质量证明或者检测报告,欺骗消费者;有些消费者买到疑似假冒伪劣产品,因检测困难,维权不畅;商家附赠微信红包,或者推出各种赠品让消费者拍照留言好评,误导消费者;跨境网络购物维权难,如消费者在国内网购平台链接推送的跨境电商平台购物后,投诉处理渠道不畅,售后不及时,纠纷解决难。
《中国质量万里行》提醒网购消费者,观看直播时,要保持冷静,不要因为主播营造的低价秒杀、不买就亏的氛围或者出于对主播个人的盲目信任就冲动下单,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皮肤特点按需购买;不要选择私下付款交易,下单前与客服明确商品优惠、发货时间等关键信息;在网购平台购买进口美妆产品时,要注意明示的售后政策,在签收前务必打开包裹当面验收,如出现少发、漏发、错发、破损等情况,应第一时间拍照并和商家核实货物情况。
对经营者而言,平台经营者要严格审查平台内经营者真实情况、经营资质,加强对主播和平台内交易行为管理,严厉惩治虚假宣传、虚假评论、虚假刷单,杜绝假冒伪劣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平台经营者标记为自营美妆业务的,应当依法承担商品销售者或者服务提供者责任,不得混淆店铺名称、模糊经营主体,误导消费者或者推诿塞责;网购平台推送跨境电商平台及相关业务的,应当明示商品、服务质量担保政策,畅通投诉、举报维权渠道,督促相关经营者承担法定义务和责任,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
美容消费不“美丽”
随着“美丽”需求不断增加,美容行业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和重视,但随之而来的美容消费乱象也有所抬头。
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包括:医疗美容服务不规范,甚至发生人身伤害等严重事故;一些美容机构混淆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超范围开展美容项目,有些机构手续不健全,未依法办理服务项目审批等;机构内美容师、执业医师等人员没有相应资质,不符合要求;不规范使用辅助产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等;发布虚假医疗美容广告;诱导消费者办理美容网贷,发生纠纷,维权成本高。
与生活美容不同,医疗美容在机构审批、从业人员资质、服务项目、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广告内容和发布等方面有更严格的法律要求,经营者应当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依规开展相关业务。
《中国质量万里行》建议,消费者在接受医疗美容服务时,应注意该机构是否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执业医生是否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等。特别是要谨慎选择美容网贷,理性评估风险,认清自身经济状况、还款能力,签订网贷合同时,不假手他人操作。政府监管部门应当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无证行医,严肃查处医疗美容机构及医务人员违法违规执业行为,规范医疗美容行业的发展,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预付消费风险大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护肤造型商家经营状况变化较大,普遍采用预付式消费模式。但由于资金缺乏监管,一旦经营出现问题,消费纠纷比较突出。
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包括:消费前交费容易,后期退费难;经营者服务质量下降、人员配备不力、服务场所变更等引发消费纠纷;经营者通过霸王条款减损消费者权益;经营者停业跑路现象高发。在中国质量万里行消费投诉平台中,一些经营者因停止营业,拒不退还消费者卡内剩余费用的投诉占比较大。这些经营者缺乏诚信经营意识,恶意卷款跑路,给消费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预付式消费一直是消费投诉难点,因经营者倒闭、跑路导致联系不上或者无力偿还,协调解决困难,消费者损失大。
《中国质量万里行》建议消费者,谨慎选择预付式消费方式。如确需办卡,需做好风险防范,尽量选择周期短、费用低的预付费产品,减少时间过长带来的不可预知风险。要签订书面协议,将预付式消费卡的适用范围、期限、功能、退卡条件等予以明确。注意区分加盟店、直营店,防范总店以加盟店为由推卸责任。办卡后要多留意商家行为,出现大额折扣揽客、停业整顿等异常现象时,及时了解情况,进行投诉、举报,防范商家突然跑路。
如何维权
1.收集证据。如果消费者发现美妆产品、美容消费等价格存在问题,可以首先保存订单截图、保留相关邮件等方式来收集证据,这些证据可以在后续的维权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向平台申诉。如果购买的美妆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消费者可以向购买渠道所在的平台进行申诉。这些平台一般都有完善的售后服务和维权渠道,可以通过客服、投诉和在线申诉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3.寻求法律支持。如果消费者发现美妆产品存在知识产权问题,可以寻求法律支持来维权。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需要寻找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协助处理维权事宜。
总之,美妆产品的低价乱价问题、美容消费的不规范问题,需要消费者保持警惕,并及时采取行动。在购买美妆产品、选择美容机构时,消费者需要选择信誉度高、售后服务完善的商家,并对价格进行合理的评估,避免被低价、乱价等营销手段所误导。如果发现存在质量问题或知识产权问题,消费者需要及时采取措施维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政府和相关行业协会也应该加大监管和维权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扫码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