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创新 互惠共赢
2022-11-10 点击:次
竹藤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发展与绿色转型专家论坛
11月8日,在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平行会议上,来自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工发组织、世界经济论坛、竹藤生产国和消费国的政府及非政府组织、科研机构和企业等部门的专家和代表围绕“竹藤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发展与绿色转型”进行了深入探讨,呼吁竹藤产业链各环节利益相关方的战略合作与协调一致行动,以促进竹藤在各区域绿色转型中有效发挥作用,并提出集群式发展的理念来推动区域合作和区域发展。
哥伦比亚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何塞·迪亚兹在致辞时表示,很高兴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一起探讨如何促进竹藤产业和贸易,让其成为发展中国家绿色转型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何塞·迪亚兹介绍,哥伦比亚的竹子多样性仅次于巴西,位列美洲第二,有竹类植物106种,其中以瓜多竹属的竹种最多。竹子能够缓解气候变化、对抗环境退化、保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还能够推进绿色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自古以来,竹子也是哥伦比亚传统乡村建筑的一部分,是哥伦比亚历史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哥伦比亚作为国际竹藤组织的成员国,希望本次研讨会能够帮助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实现资源的多重价值,能够找到一种新的机制、新的渠道、新的机遇来促进相关业务,并且为相关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有益贡献。
喀麦隆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一级参赞朱托·图赛介绍,喀麦隆自加入国际竹藤组织以来,一直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在竹藤领域的各项工作,把竹藤作一个有效工具来推动自然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提供生态服务、创造就业机会等。中国作为国际竹藤组织的东道国,做了很多工作,其中最深刻的一点是,让国际竹藤组织的成员能够有效利用竹子这种资源,从而实现双赢。
印度尼西亚清洁能源组织创办人加亚·瓦霍诺以“确保生物质生产中的资金、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回报——印度尼西亚明打威生物质气化项目经验介绍”为例进行了阐述。加亚·瓦霍诺介绍,城市化、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使印度尼西亚的能源需求正在迅速增长。印度尼西亚政府已做出强制规定,到202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占国家能源结构的23%。印度尼西亚新版“国家自主贡献(NDC)”文件强调,五个部门要减少温室气体(GHG)排放,而投资边远偏僻地区发电厂生产生物质能源可以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助力因素。通过对印度尼西亚明打威群岛的案例研究表明,基于农村社区和生物质的发电系统,是一种可以实现农村电气化的有效方法。明打威群岛的竹生物质资源利用模式不仅表明生物质发电厂可以作为边远偏僻地区能源产业的支柱,还可以是帮助印度尼西亚欠发达地区脱贫,为恢复退化土地和边缘地提供资金的宝贵工具。该系统可以实现生物质生产、土地恢复、农村可负担的电力和当地经济增长,该系统的推广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促进印度尼西亚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总体繁荣。
哥伦比亚竹协会主席西梅纳·隆多尼奥对“竹子天堂:哥伦比亚竹生态旅游、农业和竹产品创新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了介绍。西梅纳·隆多尼奥说,竹子天堂致力于通过有教育意义的环保之旅、培训班、竹子农业、研究和创新,来传达对包括瓜多竹在内的竹子的热爱,是美洲唯一一家以此为目标的公司。竹子天堂为南美洲西北部拥有丰富的竹类植物的种质资源库,有来自亚洲、美洲和非洲热带地区约90种竹种,有一座有100年历史的瓜多竹建造的房屋和数座竹建筑,有一条长达350米竹子隧道,为150种植物、115种鸟类、6种两栖动物、12种爬行动物和10种哺乳动物提供保护的连通走廊……竹子天堂深刻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农业生产增加就业机会,培养更多包括竹笋在内的新的创新性作物,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响应了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其中9个。经过多年对竹子的研究、推广、保护和竹种改造,相信竹子可以为哥伦比亚许多农村地区的扶贫工作做出贡献。竹子天堂是一个综合模式,可以持续提升农户的社会处境、居住环境和经济状况,并在哥伦比亚竹子生长的每个角落实现和平、包容和公平。
江苏亨达竹格填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鲁继平以“创新源于匠心——以竹代塑,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为题就竹格填料进行了专题报告。鲁继平介绍,竹格填料是一种重要的“以竹代塑”产品。他以江苏亨达竹格填料有限公司在乡村振兴中诞生为起始,首先回顾了冷却塔填料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竹格填料的制造过程,描述了竹格填料的产品性能和优缺点,指出竹格填料将带来一次全新的发展机遇。其次,通过对相关产业发展的叙述和对“以竹代塑”倡议被列入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议成果清单这一背景的介绍,展现了竹格填料产业在全球的发展潜力和美好前景。再次,在梳理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权威性的碳汇统计研究,证明了竹格填料作为“以竹代塑”重要产品有助于减少塑料污染、实现“双碳”目标。最后,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层面论证了竹格填料产业巨大的潜在效益,并以江苏亨达竹格填料有限公司为例进行了陈述。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万红缨结合“青神县竹产业特色发展之路”做了案例分析。万红缨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为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开展了课题研究。课题从“植一片竹林、彰显生态,造一张竹纸、领跑行业,编一根竹丝、传承非遗,办一场竹会、联通世界”四个方面展示了青神县竹产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之路。坚持问题导向,从强化组织领导、规划引领、科技支撑、开放合作四个方面阐述了经验启示。下一步,青神将推进以“斑布竹纸”为支撑的竹业提升、以“青神竹编”为主导的竹艺传承,以“竹产业研究院”为平台的创新研发、以“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为载体的开放合作,瞄准千亿竹产业目标,聚势成链,奋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国际竹艺名城。
国际竹藤中心产业发展处处长李岚对“中国竹产业现状及产学研平台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阐述。李岚介绍,中国竹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及无限的市场潜力,产值在过去十几年快速增长,但与其他行业相比,中国竹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丰富的竹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竹企业整体缺乏市场竞争能力。针对中国竹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国际竹藤中心(ICBR)牵头组建了两个重要的产学研平台:一个是中国竹藤品牌集群,另一个是竹藤产业国家创新联盟。这两个平台的切入口和发力点虽不相同,但都是通过顶层设计、公共服务、政策建议、合作交流、数据支撑等方面积极努力,汇聚竹产业优势力量,推动竹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中国竹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世界经济论坛北京代表处自然与生态文明倡议总负责人朱春全就“自然损失风险与自然受益型经济转型机遇”为主题进行了谈论。朱春全说,当前中国的自然生态系统面临严峻的考验,而自然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商业繁荣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分析显示中国GDP总量的2/3和未来社会发展因自然损失而面临威胁,为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多重挑战,实现自然受益型发展,报告为中国企业描绘了清晰的路线图,在食物、土地和海洋利用系统、基础设施和建成环境系统以及能源和开采系统等三大社会经济系统下的15项优先转型将助力企业识别并把握其带来的商业机会。到2030年,这些转型有望在中国创造1.9万亿美元的新增商业价值和880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中国政府和企业需要凝聚全球共识并推进合作、加强政策和监管、引入投融资,运用技术和创新手段,引领中国经济迈向自然受益的未来。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肖文发以“森林碳汇助力碳中和”为切入点谈了几点认识。肖文发介绍,森林的碳汇功能及其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森林碳汇的形成、提升、监测、计量、核证、交易等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通过梳理和探讨了森林碳汇全链条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森林的定义对碳汇计量的影响,森林碳的源汇关系,碳汇计量、监测、碳汇项目开发、碳汇交易等。他分析了中国森林碳汇提升所面临的挑战、潜力和路径及森林碳汇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方向,认为应进一步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相关的社会制度与规则、技术与文化体系的设计与应用,支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实施和生态文明的发展。
扫码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