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评测”走红 “以商养测”隐现
2022-09-03 中国质量万里行 点击:次
“热门防晒红黑榜”“美白洁面乳”“电动清洁刷”“复合维生素”……在某社交平台上,记者输入“测评”进行搜索,发现大到汽车、冰箱,小到雪糕、发卡,所涉商品几乎无所不包。
测评成消费重要参考
据某短视频平台发布的榜单,去年有1.89亿用户在该平台观看开箱测评视频,超70%用户将测评作为自己消费的重要参考。
“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但又缺乏选购的时间和经验,切中痛点的第三方测评由此迅速走红。”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表示,专业、公正的测评值得鼓励。通过科学方法对产品进行横向比较,既能为消费者提供决策参考、降低试错成本,又能对企业构成监督,使好产品脱颖而出。
反之,非独立公正的、虚假乃至“以商养测”的测评结果,涉嫌构成对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侵害,也涉嫌构成虚假宣传或商业诋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维护不了市场秩序与消费者权益,反倒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助长不正当竞争,恶化消费市场生态,危害不可小觑。
同款商品测出不同结果
然而,现实情况却有所不同。反观现在的各种测评视频,眼下的测评行业“并不单纯”。
“90后”的鑫子是一名网购爱好者,大到家里的家电、家具,小到孩子的玩具、辅食,她都是在网上购买的。在购买商品前,鑫子经常会查看一些平台或博主对产品的测评,可是最近她却感觉到,某些“第三方测评结果”似乎并不真实客观。
此前,记者关注的一位测评博主曾盘点了12款面霜,通过测试保湿、美白、抗衰老等效果,得出某款面霜“起效成分含量足,性价比高”的结论。而另一位博主则考察产品质地、刺激性、添加剂,同一款面霜又因“有防腐剂,质地厚重易闷痘”而被列为黑名单第一位。同款面霜评测出的结果却截然不同,消费者面临着迷茫的选择。
夏季虽过,但紫外线依然强烈,这两天鑫子又开始在寻找防晒霜的测评。她对比了三家测评博主的结果发现,第一家测评的是市面上主流的9款防晒产品,博主通过涂抹后晒太阳的方式将产品效果、价格等进行排序;第二家测评了7款防晒产品,其中市面上常见的产品6款,还有1款属于新上市产品,博主通过质地、气味、涂后感觉等方式将产品进行排序,结果新上市产品居首;第三甲测评了6款防晒产品,其中是4款是电商渠道的商品,市面上基本购买不到,结果电商产品位居前列。“这些测评,对于消费者购买商品而言毫无借鉴。后来我点开了这几家博主的主页,发现在几款测评靠前的防晒产品通过链接就能购买。”
测评缺乏标准和门槛
由于缺乏标准和门槛,市面上的测评方法五花八门。记者发现,有的机构为凸显专业性,就产品的各项指标出具检测报告;有的机构则以“真实性”为卖点,进行“试用”或“试吃”;还有一些测评仅凭个人好恶对商品做出评判,毫无专业性可言。
据一些买东西前经常查阅“测评”的用户反馈:如果细心浏览可能会发现,有些商品的测评并不够客观和真实。文案和评论都是格式化的,没有自己的风格和亮点,有些“测评”后的评论更是千篇一律的好评,一条差评都没有。
其实,有些博主采取控评的方式,删除一些差评和中性评价,保持某个产品绝对的好评,欲博得消费者的好感。但消费者都是很精明的,有辨别真假的能力,如果一件商品展现的全部是正面的消息和评价,没有中性评价和差评,往往会取得一个适得其反的效果,消费者可能会更加质疑这个产品的质量,从而影响销售。
扫码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