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基因检测沦为个别商家的诈骗手段

2021-10-09    中国质量万里行    李颖    点击:

这些年,“基因检测”一直挺火,有些人把基因检测宣传的天花乱坠,还有人说这个能检测到孩子是否有某方面的天赋,更有商业机构说“解码生命秘密,预知未来健康”,把这基因检测推到了无所不能的神坛。

真正的基因检测,不是骗局,是科学。但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商家却已经比科学家先行一步,赋予了很多它本不具有的功能,孩子、老人、潜在病人……很容易被忽悠。

骗局一:买保险送检测,刺激再次购买

“基因”给人一种高大上和时髦的感觉,所以不少保险公司会以基因检测作为增值服务,吸引消费者购买保险。

目前,保险公司赠送的大多是消费类的基因检测,客户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只要在家里收集好唾液样本,寄回检测机构就能收到详细的基因报告。

这类基因报告包含的项目非常广泛,一般会包含:疾病风险、祖源分析、皮肤特征、营养代谢、药物代谢、运动基因、个性天赋等。

如果基因报告提示我们患有某种疾病的风险很高,很可能会刺激我们再次购买保险,这大概就是保险公司的如意算盘。

但由于目前基因检测市场还不够规范,很多东西都还没有统一标准。在网上甚至有不少网友发帖说,“不同机构对同一个项目的检测和解读结果居然是相反的,不知道到底要信哪个……”

所以,消费类基因检测可以做,但是对于检测结果也不必过分较真。

骗局二:瞄准少年儿童,测试潜在天赋

一口唾液,就能测出孩子的天赋。很多基因检测公司,联合早教机构、培训机构,准确地把握了家长们的心思,“阅读能力”“音乐天赋”“运动基因”,甚至“人际交往能力”,都能通过基因检测测出来。

这些看似“无所不能”的基因测序项目,实际上不少是商业利益驱动下的“高科技陷阱”。所谓基因测天赋,主要依靠消费者提供的基因样本与公司的样本数据库进行比对。如果孩子某个基因表现优良的话,就认定其在一些方面有特长、有天赋。这种所谓的“天赋基因”检测,有两个最大的漏洞,其一,故意混淆了统计学上的“关联关系”与“因果关系”;其二,避而不谈后天环境对人的重大影响。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有音乐天赋基因,但是后天不努力练习,估计成为音乐家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如果没有音乐基因,但是热爱音乐,难道就不能拼尽全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吗?

对此,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科研部主任胡亮表示,孩子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环境的作用更大。一些天赋基因检测项目,不过是对某些基因功能相关性初步研究成果的曲解和放大。只检测特定的基因就断定孩子是否有天赋完全不靠谱,绝不能因此就给孩子贴标签。

骗局三:盯上孤独老人,兜售保健产品

2016年8月,一名江苏江阴老人,花了30多万买了六大本看不懂的“基因检测报告”后,跳河自杀。老人给全家购买了整套基因检测服务后,老人收到的报告显示:在宫颈癌、胆固醇代谢、系统性红斑狼疮、阿尔兹海默症等症状上遗传危险系数过高。报告提供的方案,则是购买某品牌的保健品。

在购买数万元“这辈子都吃不完”的保健品后,老人意识到自己可能上当了。绝望之中,选择了跳河自尽。忽悠老人的一套打法,其实和卖保健品是一个路数,亲情攻势+严重性威胁+效果夸大。

老人的悲剧证明了基因检测狂欢的另一面:不够严谨科学的基因检测,正在沦为不恰当的工具和不合规的营销手段。在基因检测行业里,有些公司都转型采取和线下保健品、体检中心、医疗机构、美容会所等等机构合作,走一条B2B2C的模式。为保健品公司的客户提供有特殊目的的基因检测服务,已经逐渐成了很多创业公司的核心模式。

骗局四:诱导潜在人群,预测基因疾病

市场上很多基因检测机构根本就缺乏必要的资质,然而他们吸引消费者的手段,则是夸大诸如高血压、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基因检测。相关机构会告诉你:携带高风险基因型的人,在同样生活环境及习惯下,发病率高出常人数倍。

但真实情况则是,以高血压为例,《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 )上发表的研究仅仅显示,某些独特的基因位点,可能会影响高血压的发病率。但是,它可能是几百种基因互相纠结、环境因素累加、时间因素累加后的共同结果。

必须要知道的是,任何疾病都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即使检测到一个基因的位点异常,也不代表一定会导致疾病产生。希望知道某一个或几个基因,来准确预测得不得某种病,或者准确指导健康,现在还做不到。极少数的有确实根据的基因变异查出来能指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之外,大多数情况下,指望通过笼而统之的基因检测来预防疾病都是不太现实也很难确保效果的。

骗局五:看准癌症患者,夸大检测功能

癌症,是目前基国内因检测的第一大市场,尤其是一个例子广泛地被中国人知道:美国影星安吉丽娜·朱莉的母亲,曾与癌症搏斗10年,56岁时离世。2013年,朱莉在基因检测中发现,自己从母亲那里遗传了突变的癌症易感基因BRCA1,未来患上乳腺癌的几率高达87%,为了降低风险,她毅然决然切除双侧乳腺。

这个例子从普适性上看,有多大价值?首先必须肯定,这确实是基因检测的积极应用。但是也必须承认:即使以乳腺癌为例,大概也只有10%的乳腺癌,可以确切证明由遗传导致;在已知的癌症中,也只有5%~10%的癌症,是由遗传基因因素引起的;这5%~10%的癌症,预防性基因检测能告诉我们的也不多,有了某种基因变异,也不代表一定会患癌。

中国癌症领域的基因检测虽然火爆,但很多并不是病人的需求,而是出于商业目的。对判断疾病没有帮助,也没有临床意义,更无法得到准确结果。

混乱的基因检测,是商业无序行为导致,但其在精准医疗领域的意义毋庸置疑。如何规范基因市场,将基因检测回归到服务于精准医学上来,任道而重远。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