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1日,一年前向证监会发审委递交材料,拟准备上市的青岛百洋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洋医药”)被临阵取消了审核,苦苦蓄势待发的临门一脚,却被叫停,不禁让人思考究竟因何而被叫停。
百洋医药成立于2005年,以品牌运营为核心,以物流配送为依托,其核心产品主要运营品牌及产品包括迪巧、泌特、纽特舒玛、承善堂 及克奥妮斯(Quanis)等。
记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百洋医药存在诸多风险,可能也是临门被停的原因之。
代理成主营业务 风险几何?
初识百洋医药,又逢其闯关IPO,本能先了解作为医药企业,其主打产品是什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其主营业务居然只是代理、批发以及零售他人产品,不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百洋医药营收为23.92亿元、30.34亿元、30.95亿元和17.21亿元,同期净利润为0.79亿元、1.76亿元、2.02亿元和1.09亿元,从业绩上看呈现一定增长趋势。
招股书披露,百洋医药主要代理产品之一便是巧迪补钙产品,迪巧系列钙制剂由美国安士(A&Z Pharmaceutical, Inc.)在美国进行生产,迪巧系列钙制剂主要应用于母婴补钙领域,是国内主要的母婴补钙产品之一,百洋医药是迪巧系列钙制剂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唯一总代理商,与美国安士签订的合作协议有效期至2068年。
海银投资合伙人王煜全曾在《全球创新260讲》中提到,美国生物医药类公司很少会将全球市场进行分割,并将代理单独授权给其他公司,这样不利于被大公司的并购,通常能将全球市场分割授权的医药公司的产品,应值得格外注意。
中国市场基数不小,市场潜力巨大,为何美国安士反常地会将在中国如此热销的巧迪补钙产品的代理交给百洋医药?而且授权期更是长达半个多世纪?通过查阅资料,《中国质量万里行》发现美国安士制药公司非土生土长的美国公司,而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味道。
2002年由于丽珠集团被收购,其创始人徐孝先辞职离开,次年徐孝先在美国收购了安士制药,而值得注意的是安士制药是丽珠集团在1995年在美国注册的,但意义上却是
此外,美国安士曾被曝出虚假宣传的迪巧补钙产品,而今却成了百洋医药的核心产品,更是携其闯关IPO。招股书显示,百洋医药的主营业务之一便是“健康品牌产品销售推广”,报告期内巧迪产品占比均在70%以上。代理产品,自身无法全面监控生产、包装、配送等流程,若所代理的产品出现问题,那么对百洋医药可并不乐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有媒体报道,2014年6月3日,美国安士被检查出存在“生产区域的空气供应缺乏合适的空气过滤系统”、“药品没有在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下贮存”等6项问题。
2015年3月31日,美国安士被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管局)检查出存在“没有完全遵守适用于质量控制部门的职责和程序”的问题。
除上述媒体报道外,本刊记者翻阅资料发现,美国安士最近一次被FDA检查出问题是2017年11月,主要原因为包括药品储存不当,却被用于商业销售;尽管在产品中观察到红色斑点,没有合理原因便进行分销;在多批非处方钙产品D-Cal和D-Cal儿童中发现了黑色斑点,没有查明原因便进行分销等。
(文字来源于网络)
记者发现除美国安士在美受到处罚外,百洋医药其子公司也曾受处罚:
据(市北)食药监食罚(2016)S7号文件,2016年4月,百洋连锁因经营添加药品的食品,被市北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处以1万元的罚款。
据(市北)食药监食罚[2017]S30号文件,2017年5月9日,百洋连锁因经营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被市北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处以5.38万元的罚款并没收涉案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和违法所得4,131.4元。
据(市北)食药监食罚[2017]S32号文件,2017年5月9日,百洋医药控股子公司青岛纽特舒玛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纽特舒玛”)因经营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被市北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处以5.12万元的罚款并没收涉案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和违法所得7,027.2元。
据(青黄)食药监食罚[2017]437号文件,2017年7月28日,百洋连锁因经营生产日期无法辨识的预包装食品维生素C软糖,被黄岛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处以1万元的罚款并没收生产日期无法辨识的食品维生素C软糖1瓶。
据青黄市质监处字(2017)278号文件,2017年9月22日,百洋医药控股子公司青岛百洋健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洋连锁”)因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被青岛市黄岛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处以40万元的罚款并责令停止发布违法广告。
作为近年来百洋医药的核心推广产品,迪巧系列可谓功不可没,但是通过分析美国安士及百洋医药,这样的百洋医药能获得投资者青睐吗?
“两票制”VS“品牌服务”
众所周知,我国医药行业2016年实行“两票制”改革,只能有一个经销环节,而这个经销环节又被大型医药配送巨头占据,这可以从招股书中百洋医药的主要客户中得知,前5大客户多为九州通医药、扬州一洋、国药控股、华润医药及美国安士等(此处暂不分析关联性交易),这样的话,大型药企和医院各占一票,两票已满,百洋医药从如何获利?在实行“两票制”以来,百洋医药的医药配送业务收入猛增,百洋医药也找到了合理进入利益链条的身份--医药配送,这样药厂可以为百洋医药开具医疗配送票据,而百洋医药的身份由代理变成了为药厂提供服务,药厂支付百洋医药品牌服务费。可能正是因为这样,2015年百洋医药的品牌服务费为0!而实行“两票制”后的服务费飙升!
(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根据“两票制”规定,境外药品国内总代理(全国仅限1 家国内总代理)可视同生产企业。为何彪炳是多项中国独家代理的百洋医药无法栖身“两票制”之中呢?是资质不够?还是“独家代理”身份问题?
此外,通过查阅招股书发现,品牌服务相关成本主要包括相关部门发生的会务宣传、广告费用。这两项费用占据了品牌服务收入的60%左右,报告期内,百洋医药销售费用科目中的“会议及推广费”分别为4.17亿元、4.36亿元、3.66万元和1.82亿元,合计达14.01亿元,会议及推广费又是商业贿赂的高发地带!不禁引人思考,若百洋医药以“品牌服务”VS“两票制”是否欠妥?
上述问题仅为百洋医药诸多问题之一,被临时取消审核的百洋医药,能否再次回归?实现上市梦?本社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