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揭穿电视类养生节目的利益和欺骗

2015-01-09    中国质量万里行    记者 李颖    点击:

  近年来,电视台的部分养生节目助推了社会养生乱象,节目多采用健康讲座、专家咨询的方式传授所谓养生知识,然后穿插各式各样的产品介绍。不少节目由社会公司制作,以购买时段的形式投放到多个电视频道。一些消费者收看节目后损失不少钱财,有的被洗脑后拒绝正规治疗,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日前,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做好养生类节目制作播出工作的通知》,对电视养生类节目进行了进一步规范,专家表示,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整顿养生节目是好举措,但更要监督落实,警惕一些节目改头换面重出江湖,同时应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引导健康理念。

\

  揭秘养生节目四大伎俩

形形色色、品目繁多的养生类节目为何成为一些特效药推销的平台,它又是凭借什么忽悠消费者,让不少消费者“死心塌地”地参照执行的呢?其实,看过一些电视台的养生节目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节目的忽悠伎俩基本雷同:

伎俩一:专家解读,学术权威。

  每一款养生类节目通常都会从大家最关注的健康问题聊起,普及相关疾病知识,进而引起观众的兴趣,在罗列了一些常见症状之后,节目就会转入正题——探寻病之根源,而这时候再出场讲授的,往往不是国内某大医院的专家,就是国外权威机构的负责人。

  这些专家的特点也往往比较统一,要么身穿白大褂、眼戴眼镜,拿着一叠资料,以一些看似先进的仪器为背景,讲述专业知识,要么就是打扮得很接地气,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给观众大讲如何运用传统文化精华,另辟蹊径发现治疗之法。

  这样一副打扮,确实很具有迷惑力,也让一些观众“着了道”,但纵观这些年的电视养生节目,虽然也曾也包装出一批“神医”、“专家”,如“芒硝治百病”的胡万林、“山药薏米王子”中里巴人、“断食排毒法”林海峰等等,但他们总是逃脱不了“因一个节目火遍大江南北,随后又被‘扒皮’倒下的命运”,这些所谓专家的可信度,也是一目了然。

  伎俩二:平凡故事,感同身受。

  产品的推销总是与一些励志故事捆绑出现,这些“取材”于老百姓身边的所谓“真人真事”,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共鸣”,让许多消费者在泪水中受骗上当。

  节目中,这些患者往往是被某些疾病所困扰,在反复治疗没有效果的情况下几乎选择了放弃,而后又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节目推销的产品,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把自己成功的喜悦与大家分享,希望某某产品能够惠及更多的人群。殊不知,这样的故事其真实性根本无从考证,而所谓的一些“证据”也非常容易伪造。

  过去看一些减肥产品时,总会被一些试用者使用前后惊人的对比照片所折服,但其实这用最简单的PS技术就完全可以伪造,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很多时候,这种“靠戳泪点偏信任”的方法更容易让一些受病魔困扰的中老年朋友相信,甚至是迷信到不听人劝、固执己见的地步,不但给家庭带来了经济损失,更是延误了疾病治疗期,让消费者们破财又误诊。

  伎俩三:明星助阵,提升人气。

  借助明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来提升产品的可信度,提升产品影响,骗得更多信任,这是电视养生节目又一惯用的手段。明星的影响力,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更容易认可这些节目和其中的“忽悠术”,如屡次被“扒皮”的《杏林好养生》,在老年观众群中很有影响力的蒋大为出任过嘉宾,天津几位相声名家也上过该节目。此前,湖南卫视被禁播的养生节目《百科全说》,也由谢娜等名人担任主持。

  伎俩四:广告植入,攫取利益。

  把养生节目与产品推销相挂钩,名为普及健康知识,实则推销所谓“神药”,这是不少非法电视类养生节目的“终极目标”。对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通知明确规定,电视养生节目不得由社会公司制作。事实上,国内许多养生节目不是电视台自己策划制作的,这些由社会公司制作的节目中常常夹带“私货”。

  据专家介绍,在养生节目中,推荐一些药品或保健品多以软性形式,推荐产品也在所谓的传授保健知识掩护下,极具隐蔽性。

  2014年6月被总局明令禁止的电视养生节目《杏林好养生》曾在陕西卫视等台播出,节目一开始就有位号称有着高学历的养生专家针对各种疾病讲授真经,再用隐蔽的软广告推销“神药”,节目结尾,总有现场观众饱含深情地讲述“神药”

  帮助自己战胜病魔的故事,同一产品能让瘫痪多年的中风患者下地,还让老年痴呆症患者变聪明。不少中老年人往往先被节目打动,最后花大价钱买下一堆没用的药。

  而事实上,一些被推荐的神药其实只是普通食品。如《健康365》推荐一种号称能治愈心脏病、高血压、脑中风的“神药”,后经调查发现,该“神药”既没有说明书,外包装上也没有批准文号,只有一个食品生产许可标志,产品类型标注的是“糖果”。一些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收看这类养生节目后,有的损失不少钱财,有的观看后甚至拒绝正规治疗,导致病情不断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相关部门重拳出击

针对这一现象,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拳出击,及时下发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做好养生类节目制作播出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养生节目只能由电视台策划制作,不得由社会公司制作。凡在专家资源、节目资金、制作能力等方面不具备条件的电视台,不得盲目跟风制作养生类节目。”

  “通知”还指出,养生节目主持人必须取得播音员、主持人职业资质,依法持证上岗,演员和社会名人不得担任养生类节目主持;聘请医学、养生、营养等方面专家作为嘉宾的,该嘉宾必须具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副高以上专业职称、资格,并在节目中据实提示;开设的观众咨询热线电话需以本台或本频道申请设立,并只能在节目片尾进行提示,节目中不得出现任何电话号码或其他联系方式。

  “通知”明确规定,严禁以养生节目形式发布广告,以及以下变相发布广告行为:一、直接或间接宣传药品、保健品、视频、医疗器械等产品和服务;二、直接或间接宣传以上产品或服务的治疗作用,或借助宣传产品中某些成分的功能来明示、暗示治疗作用;三、明示或暗示治愈率、有效率,保健养生效果等表示功效的内容;四、以医生、专家、现场观众、患者、公众人物或科研机构、学术机构、医疗机构等为产品或服务作证明;五、节目中间以“栏目热线”等形式,宣传或提示联系电话、联系方式、地址等信息;六、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形。凡含有以上提到内容或其他变相发布广告行为的养生类节目,一律认定为商业广告,严格按照《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等广告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此次对电视类养生节目的整顿力度很大,但作为消费者,我们必须要加强自我防护能力,学会判断是非,不要盲目跟风,对于疾病的治疗,要听从医生嘱咐,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切不可因为所谓的偏方、秘方,耽误了最佳治疗期,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