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父母卖房帮儿还“卡债”

2012-12-05    中国质量万里行    李颖    点击:

  “我就想不通,银行为什么要发那么多信用卡给我儿子,他明明还不出钱,这不是害人嘛。”

  一个月收入只有2000元的80后,竟然在多家银行办出了25张信用卡,因为透支后无力偿还,最后年迈的父母不得不卖掉唯一的住房,为儿子还债。

  当你看到上面这段文字时,请不要诧异,这并不是小说里的桥段,而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

  2010年,上海市民老周的独生儿子每月收入才2000元,可他却背着父母,在上海9家银行一口气办下了12张信用卡。因为无法按时全额还款,几个月间共欠下10多万元债务,直到银行工作人员上门催款,老周夫妇才得知真相。最后,老周不得不四处借钱,才勉强还了欠款。

  为防万一,老周拉着儿子去银行注销了所有信用卡,并要求银行把儿子拉进办卡黑名单。谁料,半年不到,儿子又瞒着父母新办了13张信用卡,并再次欠下十几万债务。万般无奈之下,老两口不得不卖掉了唯一的住房,再度帮儿子还债。

  让周先生感到气愤的是,银行明明能查到儿子有逾期未还款的不良信用记录,还款能力也十分有限,而且自己也白纸黑字写下了不要再给儿子办卡的申请书,为什么银行还会再次发放那么多张信用卡呢?“我就想不通,银行为什么要发那么多信用卡给我儿子,他明明还不出钱,这不是害人嘛。”老夫妻的肺腑之言无疑折射出目前银行拓展业务的怪相。

  台灯、热水杯、时尚玩偶……现在马路街头“申请即送礼品”的信用卡办理业务,让许多人的皮夹中都少不了信用卡。

  然而,轻松获得的信用卡在带来了消费的满足和潇洒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银行“驴打滚”式的滞纳金和相关罚息,让许多人在满足了一时“快感”之后,伴随而来的是无尽的烦恼。

  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在办理信用卡的时候,首先关注的肯定是能透支多少钱,而对于罚息条款等内容往往会忽视。

  从专业角度来说,有关的办卡人员是有义务提醒的。然而在目前的市场上,究竟有多少银行的业务员会这样做呢?

  更让许多人感到困惑的是,有时已经还了绝大部分的欠款,银行依然会按照全额罚息,这样的霸王条款,无疑让许多持卡人“栽跟头”。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第一季度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31.02亿张。2012年各全国性上市银行的半年报显示,信用卡的透支额规模增长很快。在银行卡与日俱增的同时,因银行卡而引发的民事纠纷甚至刑事犯罪也时有发生。特别是有的银行往往在一些晦涩难懂的条款上做足文章,看似给了消费者非常大的优惠,实则埋下了不小的“地雷”。

  如有的银行会为客户主动提高信用额度,但其结果就是将临时额度全部计入账单最低还款额,持卡人稍有不慎将可能被“罚息”。

  从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来说,银行对于信用卡的审查工作应该做到细致严谨,对个人提供的身份材料(职业、地址、收入情况等)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应该要进一步完善个人风险评估机制,根据不同人群的消费能力作出合理的评估,发放合适额度的信用卡,强化对持卡人用卡的有效监控,科学预警,防范恶意透支的发生;在受理信用卡申办的同时,要对客户作必要的义务交待和风险提示,对于信用卡超过免息期的高额罚息要详细讲述清楚。银行之间对于信用卡的个人不良信用应形成信用共享,严格控制个人在多家银行申办信用卡,从而杜绝在多家银行恶意透支的案件发生。

  让消费者敢于用卡、放心用卡,当务之急是要严把“发卡关”。银行应以办卡人的实际需求和知情权为出发点,增强对办卡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规范管理,让办卡消费者对信用卡相关收费和规范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让消费者乐于用卡且安全用卡,还要严把“服务关”。银行应以持卡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为立足点,在信用卡的服务收费、挂失、计息、还款通知等方面,制定更加合理便捷的措施,以优质的服务让持卡消费无后顾之忧。

  我们固然需要消费者能够保持头脑清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透支信用卡,但我们更希望银行能够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不要再让信用卡使用中的疑惑,成为对消费者的祸害。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