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量、高品质、高价格”的有机产品,在禁施农药等方面,一向以高门槛著称。而近年来,市场上以次充好、随意标贴的有机产品时有发现,令花了冤枉钱的消费者叫苦不迭。
7月1日,新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以下简称“新规”)全面施行,新规要求每件达到新国标的有机产品加贴17位的惟一编码,“一品一码”、不可二次包装,产品质量可全程追溯。然而,距这一被称为史上最严“有机”新规的出台已经两个月有余,在“有机”产品市场中乱象犹存。与此同时,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知之不多。
“有机”产品市场有点乱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的有机产品名目繁多、售价高昂,老百姓总是“雾里看花”。
连日来,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走访发现,部分销售渠道“有机”乱象依然存在。
在北京朝阳区某大型超市,一种名为绿色芳山的有机黄豆很受消费者青睐,不少消费者看的就是包装上的有机标识,却忽略了该产品包装正面的“非转基因食品”字样。
此外,部分7月1日后生产的有机食品并没有有机码。不仅如此,一些厂家混淆了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概念,产品上既有有机食品标志,又有绿色食品标志。
在该超市的有机柜台,产自江西、辽宁、广东等地的有机产品,认证标识五花八门,还有来自各地认证机构自制的“追溯码”、“身份证”等,令人眼花缭乱。一些产品同牌不同“码”,新旧标识玩“混搭”。
与此同时,个别产品“名”不副实,认证“串门”。例如:记者调查发现,有10多种正在京沪等地市场销售的“山泉物语”品牌农副产品,取得的是“加工和保藏的水果和坚果”类有机认证,但实际生产和销售的却是“有机大米、小米、糯米”等。
个别厂商自制标识穿“马甲”。在北京庄胜崇光百货地下一楼超市,“有机农庄”品牌的圣女果有机码一应俱全。而另一些产品的包装上却贴着企业自制的白底绿边追溯标识。当几种产品摆放在一起,包装神似,消费者一不留神就会混淆。
而“新规”规定,7月1日之后出厂销售的有机食品必须统一添加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有机码和认证机构名称标识,以有效保证有机产品的真实身份。有机码是由国家认监委根据获证企业的产品数量和类别定额控制发放的,相当于该产品的“电子身份证”,登录“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即可查询。
消费者对“有机”产品了解甚少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产品可以称之为是“有机食品”呢?专家介绍,有机食品是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的规范生产加工,并经独立的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等。
有机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要求非常严格,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该技术的产物及其衍生物。有机食品销售包装上要有有机食品国家标志,同时标注认证机构名称或标识,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看清楚。
记者在走访北京几家大型超市后发现,在售的有机产品种类繁多,有有机杂粮、有机大米、有机面粉、有机奶、有机酱油等多个品类,而且价格几乎比普通同类商品贵2~3倍以上。
然而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大多数消费者除了知道有机食品价格高、安全、无污染外,对其它有机食品知识知之不多。
“我女儿刚怀孕,都说有机奶无添加剂,喝了对她和孩子身体好。”消费者李女士表示,有机奶比普通的奶贵很多。当记者询问李女士如何辨别有机食品的真伪时,李女士则显得有些茫然。
同李女士一样,消费者王先生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关于有机食品的介绍,便开始留意身边的有机食品,除了知道有机食品的“高贵身价”外,对国家有机食品有哪些规定一无所知。
“有机”变“投机”
有机产品加上有机“身份证”的护航,按道理,对于假冒产品具有威慑作用。但为何当前市场借有机耍“投机”的现象仍然存在?
记者调查发现,问题的一部分出在流通环节上。由于新版有机码采用的是防伪暗码,辨识一个有机产品或一家有机厂商的真假,需要在完成购买程序后,顾客才能刮开有机码区域并上网验证。这显然与我国老百姓的消费习惯并不相符,大部分消费者对有机领域的消费维权窍门并不知晓。
与此同时,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从部分有机厂商处了解到,新国标对于“农场转换期”的从严把关,也使部分企业通过新认证的产品品种有所减少。于是就出现了同一家企业内的有机认证“串门”,或是将相对标准较低的“绿色食品”混充有机产品等。追根溯源,这与个别厂商“利”字当头难自律有关。
上海质监部门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当前市场上,利用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的模糊概念,赚取超额利润的情况尚未绝迹。前者在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农药和化肥,但用量和残留量的规定通常较严格;而后者的认证门槛要高出前者几倍甚至几十倍,不仅禁止施打农药、化肥等,对土壤、水、大气等环境指标的要求也很苛刻。
“有机”产品应强化监管
如何才能让“有机”新规“掷地有声”?专家认为,除了依靠企业自律,还需加强多方监管。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认为,应建立和公开有机产品的诚信档案和目录,加大信息透明度;与此同时,设立企业“黑名单”和违规惩罚期、增加“飞行检查”的频度等,以提高假有机的违规成本。
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齐晓斋分析,有机食品的监管是一个全流程的监管,涉及农业、质监、工商等,从田头到餐桌,新规真正落到实处还需多部门联合行动。
从事有机种植10多年的上海君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吴国圆建议,有机行业在整顿市场时,也要考虑规范有机认证收费的问题。目前单一品种的有机认证收费在5~15万元不等,农产品每季送检费用一次也要近10万元,加之认证程序繁复,对于不少中小农户和企业而言,负担不小。
专家表示,在收费问题上,不能让高价有机陷入“高价认证”的陷阱,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健康的行业环境。
国家认监委发文:
整治有机产品认证乱象基于“有机”产品市场犹存的乱象,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已经发出通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专项整治活动。“此次专项整治主要针对认证机构、获证企业、销售场所(包括有机产品销售、配送的相关网络平台)的有机产品认证标志、认证证书的发放和使用情况。”认监委有关负责人同时表示,社会各界发现有机产品生产、认证、销售过程中存在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的,可拨打12365、12315进行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