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突出,加之高校就业教育乏力,难以帮助学生完成从“象牙塔”到“职场”的转变,客观上加剧了学生的“就业焦虑”。
根据本刊近期接到的学生和家长投诉分析,求职过程中的常见陷阱主要有七种:一是不通过正规的渠道招聘;二是要求应聘者交纳“保证金”等费用;三是要求应聘者介绍他人加盟;四是不签订就业协议书;五是不将承诺写入合同;六是窃取应聘者的私人资料或作品;七是招聘单位“无限期试用”。
消费警示:
1.拒交各种名义的费用。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服装费、产品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收费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
2.不轻信许诺到外地上岗。对外地企业或某某外地分公司、分厂、办事处的高薪招聘,无论其待遇多好,求职者千万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不要轻信他的口头许诺,一是不去,二是到劳动保障部门咨询。
3.不要将重要的证件作抵押。不要将自己的身份证,学生证,毕业证等相关重要证件作抵押。有的用人单位以保证学生实习时间等为由扣住学生的证件,根据相关的规定,任何单位都不能扣押证件。
4.掌握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主动学习一些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提高自己的求职素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5.多种途径了解公司的背景。在求职者正式进入公司之前,想方设法加强对企业的了解以免误入骗子设下的陷阱。
6.谨慎签订劳动合同。与用人企业签订合同是要注意“三看”:一看企业是否经过工商部门的登记以及企业注册的有效期限,否则所签的合同无效;二看合同字句是否准确,清楚,完整,不能使用缩写,替代或含糊的文字表达;三看劳动合同是否有一些必备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