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中国制造到“中国品质”还得多久

2012-01-10    中国质量万里行    汪仲元    点击:

\

  “十二五”开局,“中国品质”所处的大背景是:全球经济不太景气,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红利趋弱,消费者对中国制造期望值越来越高……中国品牌的机会来临了吗?

  洋品牌质量信誉受挫,是不是意味着本土品牌迎来机会呢?目前国内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还谈不上什么机会”,因为中国消费者对国内外品牌的认知不会在短时间内有实质性改变,且洋品牌针对的目标消费群是国内10%~的精英阶层;另一种观点是,在当下的中国转型期,品牌需求正进行新的市场调整,本土品牌努力打造“中国品质”,狠抓品牌建设,自会赢得消费者信赖,崛起相对容易。

  也许,那句老话是最客观的:机会只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十二五”开局,“中国品质”所处的大背景是:全球经济不太景气,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红利趋弱,消费者对中国制造期望值越来越高……中国品牌的机会来临了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是让我们听听老外和国内对“中国品质”提升之道的观点碰撞吧。

  “中国品质”谨小慎微方可乐观

  《美国市场对中国品质的期望》,这是前美国惠而浦集团全球副总裁黛布拉·舒玛女士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品质的未来——2011零缺陷国际峰会”上的演讲。作为美国财经界知名人士,她的意见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美国市场对中国品质的看法和态度。她介绍说,在过去的十年中,美国人对亚太地区产品生产质量的看法并没有改变,美国消费者仍然视中国为低劳动力成本国家,产品质量无太大优势,但产品价格比较便宜。

  但在美国人心目中,较高的价格才能预示着更高的质量价值及产品高性能的期望得到满足。

  早在2007年,《福布斯》杂志就曾提出过这样的看法:“应对中国品质的衰退!”4年过去,美国国内对于中国品质的态度未有大的改观。不可否认,这种看法并不能代表全体美国人乃至发达国家市场对中国产品的态度,但仅从国内来看,中国产品的大本营——国内市场问题频发,产生消极影响的质量事件不断。而国际市场中,中国产品所占有的“中国制造”旗号也已不再被视为价格便宜,质量尚可。而是一种进步甚微,瑕疵依旧的符号。各种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制造”,正在逐渐取代“中国制造”的位置。

  如何提高对品质的关注和要求,黛布拉·舒玛举例说,LG,三星,丰田,起亚,现代,通用,宝马,沃尔沃等品牌在某种意义上是可永久的。因为所有这些公司都已经确立各自的品牌,并用整体的高水准“品质”及高产品性能来满足客户的期望。她重点提到,谨小慎微方可乐观,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外购生产公司有过一些因质量问题导致的召回和市场索赔,除了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外,对于当地的法律法规要求也需要特别加以注意。

  中国产品在当今世界经济和市场中的定位,可以对比八九十年代日本产品的经验,具有持续改进的思想。这一点在产品质量上尤为关键,即不断消灭可能的质量缺陷,将质量风险无限接近于零。任何供应给美国或者世界任何地区的产品无质量问题。中国制造的出口产品必须具备无瑕疵的量产,零缺陷,技术优势供应链和非常高的一次客户满意度。而其中客户满意度最为重要,在当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中国公司乃至世界任何一家公司都应以低成本和高质量来维持业务及提升客户满意度。

#p#副标题#e#

\

  中国品牌须提升国际市场美誉度

  曾在华尔街工作20余年的亚新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潘考夫斯基则认为:一部分美国人眼中,中国产品缺少著名品牌,或者说对于中国的著名品牌缺乏认识。他举例说,世界十大品牌中,只有中国移动飞信通信名列第九,品牌价值约为573亿美元。而其他则全为美国品牌,排名第一的苹果品牌价值1532亿美元。而关于美国人对中国国内品牌价值认识的另一次调查排名方面,最值钱的是中国工商银行品牌价值为436亿美元,其他较为知名的则为中国移动通信,百度,腾讯QQ,贵州茅台,中华香烟,五粮液,淘宝,娃哈哈,万科,新浪,美的等。品牌价值分别从30亿美元到400亿美元不等。

  而在另一份对于美国人知道的中国品牌调查中,只有百度和中国移动在来过中国的美国人中留下了普遍印象,未曾涉足中国的美国人则对中国的著名品牌一无所知。

  另一方面,在美国人眼中,“中国制造”代表低价格。在美国媒体中,经常有报道谈到中国的产品价格甚至低于印度。而百分之六十到八十到中国采购的公司认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很重要。

  2006年,沃尔玛从中国采购了价值90亿美元的货物,而沃尔沃百分之八十的货物采购自中国。

  低质量和安全性差的产品也时常为中国品牌带来负面影响。2007年6月,中国某世界轮胎业排名前十的轮胎公司的450000条轻卡轮胎由于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场车祸被召回,原因是厂房漏掉了一个重要部件,造成行驶中轮胎胎面存在脱落的可能性。这次召回使得该公司损失数千万美元,并承担了巨大的信任危机。2007年8月,全球最大玩具商MATTEL(美国美泰)公司宣布召回9百万个中国制造的玩具,其原因为过度使用含铅漆。

  2008年7月,至少11个国家停止进口中国大陆的奶制品,因为牛奶掺假。

  中国产品欠缺创造性,年通用汽车状告中国汽车生产商奇瑞,指其对自己的一款微型车侵权。通用的调查显示,两款车在车身结构,外表设计,内部设计以及关键零件方面有很多相似。

  而对于中国企业工人工作条件和待遇的关注,从来就是国际社会的热点。

  2007年,几家向包括沃尔玛,迪斯尼在内的诸多公司供货的中国工厂被指控有对工人不公平待遇,包括使用童工,超长时间工作和过低工资。2010年,富士康的位员工试图自杀,引发20所大学对富士康做了调查报告并称其为劳动营。

  面临诸多问题的中国品牌并不是没有希望,杰克·潘考夫斯基认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市场的产品经历了一个从“日本制造”到“中国制造”的变化。在70年代,日本的商品出口平均以每年21%的速度增长。他笑言,自己的第一辆汽车价格为2000美元,即是来自于日本。而80年代,68%的美国服装产品进口于香港,台湾或者韩国。1997年,美国公司从中国进口了87亿美元的服装,80亿美元的玩具,64亿美元的鞋子。

  距离上世纪90年代又过去了十多年,中国产品在全世界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虽然势头已逊于当初,但中国产品,乃至中国品牌的希望依然存在。曾经同样问题多多的日本,香港,台湾和韩国已经改变了其产品的不良印象,中国大陆也会如此。这一点,从一些中国企业的态度和努力上就能看出。

#p#副标题#e#

\
 

    中国产品应该在持续改进中获得突破

    来自苏州的天准精密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斌认为,企业在中国品质提升过程中同时有着机遇和责任。“中国品质”的提升从长远看来 ,是一个必然趋势。第一是因为消费者需求的提高,第二则是因为包括能源成本,人工成本和环境成本在内的成本上升。品质提升的方向应该 确定为:适用,优质,专业。

    企业在“中国品质”提升过程中有着不少可能的机遇,如整体竞争能力的提高,技术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利润的提升等。而同时,企业也 负有一定的责任,满足市场需求,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创新。

    他认为,未来的十年是中国制造业乃至中国品牌质量提升的关键十年,是产品升级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质量管理总部部长董建军表示了类似的愿景。

    他提出,公司的目标就是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公司。而质量和品质在其中最为关键,是否拥有全面统一的技术质量管理和强大 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至关重要。企业应该具有质量管理的核心文化,即质量实施,追求和把关。尤其是食品安全这一敏感地带,在面对国际市 场时,必须符合出口地的食品法律法规。这是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生存做大的最基本因素。

    他还提到,中国品牌不一定只能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低端位置,高端消费同样可以有中国品牌的身影。关键是做好对市场的定位,将中国产 品融进中国文化,将来自于东方的时尚元素和概念推销出去。这才是“中国品质”的更高层次理解。

    与中国本土企业相比,摩托罗拉移动公司质量经理谢青的看法则从另一个侧面提供了参考。她认为,中国产品应该在持续改进中获得突破 ,建立品质管理体系。包括缺陷追踪数据库,售后反馈的问题,维修反馈及工厂反馈问题。

    而在不同文化的沟通交流方面,必须为不同文化的用户和团队建立沟通渠道,针对关键客户的问题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推动最需要的改进 。这样就能避免一些因为文化和沟通所导致的不必要问题,这也是“中国品质”软实力的一个体现。

    综合来看,无论是老外还是国内许多人士,都认同的是:中国制造“走出去”是大趋势,减少缺陷是根本。

    实际上,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旺盛的需求是中国品质不断卓越的动力所在。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激烈的国际竞争意味着中 国制造必须积极改进,将现存问题消灭,将缺陷概率降到最低。要改变“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一些负面印象,让“中国品质”的红旗高高飘扬,中国企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果说国际市场难免苛求的话,中国制造正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