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生存是第一要务

2011-11-02    中国质量万里行    文/张培丽    点击:

中小企业的困境与出路

    作者小传:

    张培丽,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院长助理,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小企业成长,曾参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成长“十二五”规划》编制。

    近3年来,中小企业屡屡出现问题,这究竟是相同原因所致,还是不同原因所致?中国的中小企业究竟怎么了?如何才能摆脱困境?这些问题都亟待我们回答。

    自2008年始,中小企业倒闭现象就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今年温州爆发的多起高利贷企业主失踪案再次将中小企业问题推向风口浪尖,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问题更为凸显,且程度更甚。

    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揭示了什么?

    1. 中小企业生存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0%的中小企业已经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倒闭,40%的企业正在生死线上徘徊,只有20%的企业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如果说2008年我国中小企业陷入困境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外需下降引起的话,那么今年中小企业的大量倒闭则更为清晰地反映了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环境成本上升等三个方面。

    2.中小企业的弱势地位显性化

    中小企业从其内在属性来讲,其力量相对较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融资能力也与大企业存在较大差距。这是世界经济的共同规律。在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存在市场准入限制和处于产业链分工低端,其弱势地位更为明显。企业倒闭和温州借贷事件无非是将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以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暴露在了人们面前。

    一是中小企业平均利润率低的后果显现。我国中小企业大多集中在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目前大量传统中小企业利润率只有3%到5%,外向型企业利润率则更低。

    根据商务部对近2000家重点联系企业调查统计,2009年上半年,企业平均出口利润率仅为1.5%。可以想象,如此低  的利润率在成本上涨时根本没有任何承受能力。因此,当中小企业面对成本大幅上涨时,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不堪一击纷纷倒闭,就是必然的结果。

    二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引发融资乱象。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因为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就是“锦上添花”和“落井下石”,而不是“雪中送炭”。

    因此,中小企业要通过市场化方式进行融资非常困难。尤其在我国利率没有市场化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大企业而不是中小企业。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十分复杂、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很容易出现困难,一旦企业经营出现问题,企业将难以承受如此高额的资金成本,出现资金链断裂。另外,即使银行同意给中小企业贷款,也往往要求企业有相应的担保,因此很多企业相互担保,其中任何一个企业经营困难,都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拖累其他企业。这种连锁反应在温州已经有所体现。

#p#副标题#e#

    经济新周期中的中小企业转型之路

    面对外部经济环境的根本改变,中小企业原有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持续,我国中小企业进入转型成长的新阶段。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现实状况和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小企业转型成长应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内容。

    1. 以增量转型带动存量转型

     中小企业转型成长既包括整体层面的转型,也包括个体层面的转型,然而,在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经营普遍困难,生存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转型更多地应该从整体层面来理解。

    这主要是因为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大多数传统中小企业而言,面对成本上涨、融资困难、人民币升值,以及需求不足等问题,它们已经疲于应付,不可能有精力、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彻底的转型升级。对它们来说最主要的任务是生存。

    那么,中小企业转型成长的任务就落在那些经营状况良好、资金比较充裕的中小企业和新创中小企业身上。就企业自身而言,一方面它们可以通过对现有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和流程升级改造、管理水平的提升等实现转型,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投资领域的改变来实现转型。

    但是从中小企业的宏观层面来看,通过增量投资带动存量进行转型,相对来说是一种现实而又有效的途径。

   2. 以政府参与带动中小企业转型

    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小,竞争力弱,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如果完全依赖市场竞争,中小企业生存和成长都将十分困难,更不用说转型升级,因此各个国家都对中小企业发展和转型进行积极鼓励和扶持。

    一是经济不景气时更要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由于其在稳定经济和促进就业方面具有大企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为稳定经济,解决就业问题,各国政府在经济危机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时候,更加重视对中小企业发展和转型的支持。

    比如,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中,很多国家认识到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从而在二战后,各国纷纷制订法律法规和成立专门管理机构,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保护和扶持。

    美国于1953年颁布了《小企业法》,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日本也在二战后制订了《中小企业振兴对策纲要》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等等,从而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的意大利、美国、日本和韩国则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给予了重点支持,以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在当前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们更需要政府以积极的政策措施保障中小企业生存,促进企业转型。

    二是细化和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转型的政策措施。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发展非公经济36条)、《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务院3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今年10月,国务院更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给小型和微型企业减税政策的“国九条”,在金融、财税方面给予支持优惠,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然而,这些政策文件基本都属于纲领性、笼统性文件,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细则,这与国外支持中小企业的具体财政和货币政策存在很大差距。比如,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今年发布的《2011-2016年度战略》就明确提出了包括小企业要达到政府采购金额的23%等一系列非常具体的、量化可衡量的目标。

    在国外,很多国家都对政府采购中中小企业所占比重进行了规定。法国对于中小企业提供就业机会、节约能源和技术研发等都确定了非常细致的补贴办法;德国也对小企业的税收优惠进行了详细规定。这些政策对于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成长和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统计、监测体系。我国中小企业统计数据缺失严重,甚至连中小企业数量目前都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的口径和数据,无法客观反映中小企业的真实状况,从而难以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形势作出准确判断。

    因此,当中小企业出现问题时,其影响究竟多大?是否反映了中小企业全貌?

    现有的统计数据无法给出回答。这亟需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分类统计、监测、分析和发布制度,全面了解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准确了解中小企业的问题和困难,以加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的放矢地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