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提升质量是强国必由之路

2011-10-09    中国质量万里行    唐晓芬    点击:

\
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唐晓芬

  质量,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国力强盛。对此,邓小平同志作过精辟的论述: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竞争主要靠产品、价格和服务,产品竞争归根到底是质量的竞争。“质量好了,才能打开出口渠道或者扩大出口。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能力,必须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质量不高,就没有竞争力。”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提升质量是建设现代强国的必由之路。
  
  日本经济振兴是一次成功的质量革命
  
  “日本货”一度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上世纪60年代,为了振兴经济、改变国家形象,日本掀起了“质量救国”的热潮,开展了大规模的全员质量培训,实施了全公司质量管理,首创了QC团队质量改进方法、5S现场管理、质量功能展开(QFD)和丰田生产方式(JIT)等一系列质量管理方法。到70年代末期,日本国内已建立了70万个QC小组,有500万名员工参与,有效提高和保证了产品质量,使“日本制造”成为全球产品质量的标杆。
  
  伴随质量水平的快速提升,日本的汽车、家电、电子、机械、化工产品凭借品质优势大举进入欧美和全球市场,出口总额从1960年的不到36亿美元,猛增到1970年的202.5亿美元,年均增长16.8%,远超同期GDP的年均增长。“质量救国”战略保证了日本1960至1970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自1960年开始,日本人均GDP相对世界平均水平的倍率一路快速攀升,至90年代最高达到3.65倍的峰值。战后日本的经济奇迹,是质量强国的生动证明,正如世界著名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所评价的:“日本的经济振兴是一次成功的质量革命。”
  
  “质量振兴法案”重振美国竞争实力。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产品大举进入美国市场,导致美国产品在本土的市场占有率大幅下降。比如在汽车行业,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都惨败于日本汽车公司,克莱斯勒甚至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这在被称为汽车王国并把汽车产业引以为豪的美国,引起了强烈的震动。美国各主要媒体发起了以“日本能,为什么美国不能”为主题的质量大讨论。美国政府意识到:“若想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获得质量领域的领导地位是至关重要的,经济上的成功取决于质量。”1987年8月20日,美国颁布“质量振兴法案”,批准设立了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激励美国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规定每年10月为“质量月”,其口号为“质量第一”。在一系列措施的引导下,20世纪90年代起至2000年,美国GDP年均增长率达到4%,在1993年的国家竞争力排名中重新回到世界第一的位置。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评价,“质量振兴法案在使美国经济恢复活力以及在提升美国国家竞争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了主要作用。”
  
  “德国制造”创造德国经济奇迹
  
  二战后的德国满目疮痍,但随后五六十年代德国快速重建所缔造的“经济奇迹”使德国重回世界强国之列,令世界震惊。实现“德国奇迹”的动力是什么?根据德国权威机构分析,标准在其中居功至伟,德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近三分之一是由标准贡献的。目前,德国承担的ISO/IEC秘书处数量达165个,居世界第一,占领了国际标准制定的战略制高点。同时,德国的品牌战略也大大加快了“德国制造”在战后迅速重新崛起的速度,在全球确立了“德国品牌,质量一流”的国家形象。同样的产品贴上“德国制造”的标签,其售价就比盖上其他印记的产品高得多。据测算,如果由第三方对“德国制造”贴牌生产的话,品牌转让费将高达45820亿美元,大约相当于德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24%。
  
  新兴经济体推行质量促进为主政策
  
  从上述国家的经验可以看出,质量在国际竞争中举足轻重,是一国核心竞争能力与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近年来,除各发达国家继续努力保持其在质量竞争力上的优势外,众多新兴经济体也纷纷开始大力推行质量促进为主的政策措施。
  
  俄罗斯于2003年推出《国家产品与服务质量政策构想方案》,分析了质量在经济、社会、军事、国际、信息、生态等领域实现国家利益中的作用,提出了国家质量提升政策,包括推广理念,促进产品与服务质量。巴西从上世纪末就制定实施了“新巴西计划”,包括“工业竞争计划”和“巴西质量和生产力计划”,强调产品的技术、质量、价格的竞争性,强调高、精、尖技术的开发,将信息、邮电通讯、新材料、电子、电器作为开发的优先目标。由司法部、经济部、财政部、计划部和科技秘书处共同组成执行小组,对选定发展领域的产品质量效益、水平进行监督和评价,保证产品的国际竞争性。印度将产品与服务质量视为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特别是在软件产业发展方面,印度政府非常重视软件产品质量的控制,积极鼓励软件企业通过ISO9000认证和软件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CMM认证。严格的质量控制形成了印度软件的良好口碑,2004-2008年间,印度软件出口额年均增长为33.3%,在欧洲、亚太地区的市场年均增速分别高达51.4%和42.1%,目前印度软件和服务已出口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质量竞争取代价格竞争高新技术是基础
  
  在现代经济中,质量竞争已经取代价格竞争而上升到首要地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基本上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质量竞争。要清醒看到,我国质量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例如,我国数控机床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最好的为500小时,国外平均是700小时,好的达1000小时;电子元器件产品可靠性比国外同类产品差1~2个数量级,发电机设备煤耗比进口设备高1/4。品牌上,美国《商业周刊》发布2009年度全球最佳品牌100强,中国企业榜上无名。标准上,国际标准现有24229个,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仅210项,占0.8%。
  
  此外,据调查,2006至2009年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共发布召回通报1570起,其中对华905起,占比57.6%。我国出口贸易直接损失逐年增加,2009年因质量导致的直接出口贸易损失达到37亿美元左右,受影响的出口企业比例达到34.3%。
  
  朱兰博士曾预言:“20世纪以‘生产力的世纪’载入史册,未来的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当年欧洲委员会主席雅克·戴勒也有一句关于质量的名言:我们必须为质量而战。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现代报告2005》指出,中国未来50年经济战略需要进行两大转变,一是从规模增长型向质量进步型转变;二是从质量进步型向创新福利型转变。不难看出,我们目前正处在第一个转变的关键时期。因此,走质量强国的道路,最大程度地调动社会各方面对质量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实现我国经济从大到强的转变,正当其时!
  
  国外设立“国家质量奖”的共同特点
  
  目前,世界上已有8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国家质量奖。国外质量奖的设立,具有很多共同的特点:
  
  一是均在政府的倡导或支持下设立;

      二是都有一个可依据的评价准则或标准,对质量管理理念的传播,引导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授奖的对象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医疗卫生业的组织和个人,大多数质量奖将中小企业列为奖励范围;

      四是各国设立质量奖的目的主要是卓越绩效和最佳实践的总结和认可、沟通和分享最佳的实践经验、理解卓越绩效的要求、卓越组织的培育、质量和过程的改进、促进和增强竞争、质量管理意识的提高等;

      五是质量奖的设立和实施,为各国提高质量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