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行业“主力队员”研发投入提速

2011-05-31    中国质量万里行    吴玉峰    点击:

 实际上,以三一重工、玉柴重工、山河智能为代表的国内主流的自主品牌挖掘机生产企业,都已充分认识到核心技术上的差距。目前,这些“主力队员”都在不断加大研发方面的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

    1998年底,计划做挖掘机的三一重工,开始网罗人才,史贵强就是第一批被招进来做挖掘机实验的工人。如今已是三一重工华东区服务总经理的他,对起初的创业史津津乐道。

    三一重工年研发投入超欧美同行

\
 

     头一批机器SY200总是出毛病,耐力不行,工作时间不能长,时间一长,结构件就疲劳开裂。作为多年驾驶过日立、卡特、小松挖掘机的行家,史贵强十分明白自产挖掘机的处境:“当时世界七大品牌的挖掘机已在中国市场占了95%以上,社会上根本不知道有个三一,而且是试制品,谁敢买?”熬了两年之后,一直到年,三一挖掘机依然没有办法打入市场,依然投入不能产出。这时,大家犹豫了。“到底要不要上马挖掘机?”班子内部,开始了尖锐的争论。面对几近停产、无法量化的现状,困惑中的一双双目光,有的开始转向摊铺机、平地机。

    然而,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对挖掘机业务很有信心。2003年1月,为了说服董事会支持上马挖掘机项目,利用年会之机,他带着另外八位董事去三亚现场考察挖掘机的使用情况。仅三亚一座小山上就有几百台挖掘机在工作,而三一的挖掘机屈指可数。中国这么广阔的领土,挖掘机的需求量肯定非常大。

    “我们也要生产挖掘机,而且要生产最好的挖掘机。”工地现场,全体董事一致决定三一必须上马挖掘机。从此,三一的挖掘机事业由“实验”转向了“实战”。从2003年到2005年,三一重工挖掘机的销量仅是由100台增加到500台。

    2006年仍突破1000台,但自2007年起,进入了高速增长期,2010年三一重工挖掘机销量接近15000台。今年1-4月份,三一重工挖掘机销量超过11000台,同比增长1倍以上,冲入挖掘机行业前三甲。

    实际上,自2007年开始的飞速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大,另一方面也是三一重工重技术、重质量的结果。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表示,三一重工每年都将销售收入的5%~7%投入到研发中,而欧美同行通常投入的比例不会超过3%。同时,三一重工有超过人的研发队伍,与2005年相比,增加了17倍,而同期总人数只是增加了不到倍。三一重工在挖掘机方面的研发人员超过了500人。业内专业人士告诉本刊记者,“三一重工挖掘机质量水平早已超过韩系挖掘机的质量水平,其销量的飞速增长,受影响最大的就是韩系挖掘机。”

    玉柴重工厚积薄发

\
 

    于三一重工来说,玉柴重工是挖掘机行业内的老资格企业。自年,玉柴就开始生产挖掘机,起初年产量也只有百余台。2010年10月23日,玉柴重工第5万台挖掘机成功下线,标志着玉柴重工挖掘机业务的发展达到一个新水平。

    相对于三一重工的迅速崛起来说,玉柴重工更注重厚积薄发。玉柴重工对技术的重视和研发费用的投入,也是逐年提升。玉柴重工相关人士告诉本刊记者,玉柴重工对整机的匹配,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对一切外来的技术,具有非常开放的心态。多年来,玉柴重工和、KPM、KYB、Nabtesco、Husco、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使玉柴重工得以深入了解各种技术的特点,不管是节流系统、负载敏感系统、负流量系统、正流量系统,单泵系统、双泵系统、三泵系统等,玉柴重工都有深入的理解。另外,玉柴重工已在挖掘机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发动机方面有所突破,在泵的自动控制匹配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在设计研究手段方面,不断跟踪引进最先进的设计研究方法,三维设计、计算机辅助分析等工具的应用,大幅提高了设计的精确性和可靠性,目前已走在国内行业的前列。

    “十二五”期间,玉柴重工将建立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及数据信息体系列为工作重点,并辅之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山河智能靠技术起步

\

    山河智能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能够脱颖而出,一直被业界认为是一段传奇。其董事长、总经理何清华被认为是公司的灵魂人物,他的经历更是这传奇中的传奇。现年65岁的何清华早年当过知青、生产队长,又在长沙客车厂当过车工。

    1980年,只有中学学历的何清华考取了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研究生,198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由于教学与科研成绩突出,先后于1988年、1991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1998年聘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已经53岁的他决定办企业。

    何清华介绍说,任教十几年间,他和学生在国内一些企业开展厂校联合,推广了不少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如何将成果转化为商品,成为何清华日夜思考的问题。于是,他萌发了自己办公司的念头。1999年8月,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长沙诞生,何清华任董事长。当时,他手里只有技术,没有多少资金。正是这种对技术的执着,山河智能取得了今日的成就。

    2010年,山河智能销售挖掘机近5000辆,在自主主品牌企业中,名列第五。

    山河智能市场部一位员工告诉本刊记者,山河智能目前每年投入研发费用达到总销售收入的7%,获得专利技术150余项,承担国家级项目10余项,其中“863”高科技计划项目6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奖等各种奖励数十项。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