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量化意识将改变中国制造形象

2011-05-05    中国质量万里行    文/小五    点击:

    几千年来,中庸之道在我国流传甚广,“大概”、“可能”、“差不多”、“也许”诸如此类词,在现实生活中普遍使用。这种思想决定了人们在工作中,不会追求高质量,常常是点到为止、蒙混过关。

    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对几项关键数据的统计方式进行了调整。首先是1月份国家统计局用网签数据代替房地产商上报数据,之后又调整了CPI的统计方式。实际上,曾在去年5月份,隶属于国资委的中国汽车研究中心开始公布汽车产销数据,该数据更接近国内汽车市场的真实销量数据,更得到业界的重视。可惜没过多久,该中心停止了汽车销量数据的发布。但业界对上牌量数据的呼唤一直没有停止过。

    中庸之道常导致蒙混过关

    相对于以往,国家、老百姓越来越重视统计数据,这是件好事。几千年来,中庸之道在我国流传甚广,“大概”、“可能”、“差不多”、“也许”诸如此类词,在现实生活中普遍使用。

    这种思想决定了人们在工作中,不会追求高质量,常常是点到为止、蒙混过关,不注重数据,更看重经验。以中医为例,由于没有大量的验证数据,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发展势头已远不及西医。西医更注重临床试验,每一种药品的研制成功背后都是无数次的试验验证,在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论证到最小后,在说明书上仍会详尽地列出可能的风险及后果。

    而“包治百病”似乎成为某些中医药品的一大特色,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后果却很少被提及。好在已经有一些有识之士,开始重视实验数据,降低潜在风险。

    本人有幸第一份工作是质量工作,而且是从统计数据开始。记得当时,在具体的问题描述、可能的原因分析方面,远不及那些有经验的同事。但本人利用收集到的数据,能准确地列出问题的前几项故障模式是什么,大概占什么样的比例。

    有的时候确实与那些经验主义者的分析有很大出入,反倒使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公司产品的质量水平提升较快。后来,在与一些知名企业、跨国企业的接触过程中,发现这些企业无一不重视数据,它们每年在数据信息的收集方面,都有大量投入。

    质量就是可以测量的标准

     ISO9000标准是这样对质量进行定义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满足程度高的就是高质量,反之,为低质量。满足程度大多都是可以测量的,都应该能用数据来表示。并且,只要有数据,就会有改进的余地。国外很多企业都提出了将产品故障率目标控制在六西格玛以下,但我们国内的很多企业却在想“有必要那么好吗”、“国内就这水平”,甚至有的企业认为“产品要是不坏,我们怎么赚钱”。因此,他们不愿意也不想办法用数据去统计故障率,去评价和提升产品的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讲,质量就是各项数据的综合体,不注重数据,就不可能保障质量,提升质量。评价一个企业的质量水平,看其数据收集、分析工作即可。

    汽车、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CPI是目前老百姓最关注的话题。对这些数据的调整,是老百姓希望了解真实、准确信息的呼声的体现,客观上反映的是老百姓质量意识的提升。

    现在再有权威部门出来表示“经济发展整体形势趋好”、“xx行业一切正常”,诸如此类的话,老百姓不会再轻易相信,而是去看数据是什么样。没有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已无法安抚民心。

    中国已成为制造大国,但仍不是制造强国,差就差在所制造产品的质量上。而在产品质量上,企业是主体,最具有发言权。企业管理层总是在抱怨,技术水平也不错,设备也很先进,关键就差在人上。提升质量,难就难在提升人的质量意识上。

    现如今,老百姓的质量意识确实有了显著提升,这为提升中国制造形象奠定了基础。

    或许,不久的将来,中国制造不再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