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讯 据新华网消息,贵州茅台12日在贵阳召开媒体见面会,部分企业高管与相关专家共同回应了近期的塑化剂质疑,重申根据国家质检局和贵州省质监部门的抽检结果,茅台酒没有塑化剂含量超标现象。
“塑化剂事件发生以来,茅台的生产经营没有受到影响,产品市场表现稳定。”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袁仁国说。
塑化剂风险存在
不一定危害人体
12月9日,博主“水晶皇”公布了一份茅台酒“塑化剂超标”的检测报告,将茅台推到了风口浪尖。
针对塑化剂超标质疑,12月10日晚间,茅台公布了的部分产品的检测报告。包括国家质检局在内的三家权威检测部门的抽检结果显示,茅台酒没有塑化剂含量超标现象。此外,贵州省质监部门近期也抽取了12批次的茅台酒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塑化剂未超临时限量值。
“部分白酒中检出微量的塑化剂成分,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但这不能证明企业生产了不安全的食品。塑化剂的风险是存在的,但并不一定对人体造成伤害。就像出门在外,空气中可能弥漫了一定量的一氧化碳。”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马勇说。
塑化剂有塑料味道
不可能改进酒口味
那么,白酒中的塑化剂究竟来自哪里?现在各方说法不一。中国食品卫生和安全管理标准委员会委员熊正河认为,它并非人为故意添加,而是一种迁移量,是从包装材料等迁移至酒中。
“目前,世界各国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没有这方面的标准,也没有做过危害评估。这说明塑化剂的危害并非确定性的,否则世界各国将会制定出台严苛的标准。”熊正河说。
对于“白酒越高档塑化剂含量越高”的质疑,与会专家也做了回应。江南大学副校长徐岩说,白酒老味是储存到一定年限后自然形成的,塑化剂有塑料味道,不可能改进酒的口味。目前,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说明在白酒中添加塑化剂能增加白酒老味。
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王琦说,经过整改和企业自检,目前,中国白酒规模以上企业的白酒产品中塑化剂含量远远低于国外相关食品标准中塑化剂含量指标的规定。
茅台荣誉董事长季克良
只有疯子才会添加塑化剂
深圳晚报综合消息 12月12日上午,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在贵阳召开说明会,在会议前,茅台荣誉董事长季克良接受记者采访,对于外界质疑飞天茅台塑化剂超标质疑,他表示“非常痛心”,“我做白酒几十年,生产工艺我最熟悉。”
“只有疯子才会给白酒添塑化剂!”季克良略显愤怒。但是对于外界质疑,季克良表示可以理解,认为企业发展壮大中总会遇到各种方面的质疑。
季克良在茅台集团工作48年,在他的任期内,不仅完成了茅台股份公司的上市,而且茅台集团总资产也由20多亿元增至300多亿元。
北大教授李可基
塑化剂标准不科学 成人喝三聚氰胺都没事
深圳晚报讯 据一财网消息,在发布会上,北大教授李可基声称,塑化剂的标准本身就是不科学的。他说:卫生部的511函将所有食品中塑化剂含量用同一个简单的数值来规范,本身就是匆忙应急的,是很粗线条的参考,该标准本身是不科学的,或者科学上是有局限的。
李可基还谈到三聚氰胺,他表示三聚氰胺基本是无毒的物质,成人继续喝下去不会损害人体。
2008年,诸多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被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诸多乳企均受遭受此次事件冲击,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三鹿则在此次事件中一蹶不振,后被三元收购。
李可基还表示,人类几百万年都没有灭绝,说明人类的排毒、解毒能力实际上是非常强大的。过去一百多年间,各种各样的有毒有害物质,铅、砷、汞、二恶英等等这些物质都是几十倍、上百倍在增加,但是人的寿命在过去一百多年中增加了一倍。所以各种有毒有害的物质我们基本上都应付掉了。因此相信自己,使自己心理得到平衡有利于健康长寿。
新闻回顾
香港茅台送检塑化剂超标逾一倍
博客达人“水晶皇”9日在其博客上公布了53度飞天茅台香港送检的检测结果。根据水晶皇贴出的检测报告,这瓶200ml被送检的茅台酒检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塑化剂的一种)含量为3.3mg/L,这个数据比中国酒业协会此前引用的国家标准高了120%
微言
@庚的红围脖:不管塑化剂含量到底有没有问题,今天看新闻发布会和凤凰的新闻评论同时提到,这次来势汹汹的舆论战,给整个白酒行业的股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有人从中获利,那么这个利益链条不言自明。不管是否有塑化剂,有些人的目的是达到了。
@阿兵小哥:各路人马闪亮登场,把各自角色的嘴脸演绎的淋漓尽致,年度大片??茅台不含塑化剂??隆重献映(注:本事故纯属虚构)。
@韩志伟微博:狼来了的故事!听过太多谎言,见过太多虚假,那些留在百姓心中的信任还有多少?政府能够力挽狂澜吗?
@潘石屹[微博]:教授真有牺牲精神。黄继光复活了。
名词解释
塑化剂
塑化剂又称增塑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增强其柔性。2011年5月起,台湾地区食品中先后检出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成分。随后,中国卫生部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违法食品添加剂“黑名单”。
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用白老鼠作进一步研究,发现曾经服食“塑化剂”的老鼠,诞下的后代以雌性为主,并会影响其正常的排卵;即使诞下雄性,其生殖器官较正常的小三分之二,而精子数量亦大减,反映“塑化剂”毒性属抗雄激素活性,造成内分泌失调。专家表示,研究可以应用到人类身上,显示长期摄吸“塑化剂”对男性的影响较女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