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李复兴教授
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李复兴教授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的饮水机用户已达1000多万,家庭桶装水普及率已达到30%以上,有的城市甚至高达60%。桶装水消费每年达到300多亿元,桶装水行业每年以20%的增速发展,居世界首位。与此同时,桶装水的安全问题也日益被人们所重视。
李教授说,由于从事桶装水生产的企业只重视市场的拓展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忽视了桶装水的产品质量和安全。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曝光出桶装水的安全隐患,例如2011年7月6日,北京市工商局和质监局联合公布了31种因菌落总数超标而被停售的桶装水,其中最严重的菌落总数超标9000倍。
李复兴教授分析认为,目前,桶装水安全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生产环节出现问题,主要表现为水源出现问题。
有些纯净水桶装水的水源多为自来水,一些矿泉水、山泉水的桶装水多为地下水。由于当地水源周边水受到污染,其污染物容易渗透到地下水源。生产设备受到污染。桶装水生成的净化设备和滤材需要定期清洗维护或更换。桶装水不合格的原因往往是企业没有严格按照工艺规程操作,特别是忽略了对生产用水的管道系统、过滤系统、灌装系统等进行清洗和消毒。饮用水包装物的清洗消毒不彻底易造成产品被污染。灌装车间的洁净度达不到要求,消毒设备指标未及时检修,不能起到很好的消毒杀菌作用。企业自检机构不完善。一般生产企业都有专门的检验机构和专门的人员负责,但很多企业的类似机构形同虚设,不要求自检。
“黑桶”充斥市场。市民一般关心饮用水的水质好坏,却常常忽视了盛水容器(桶)的质量问题。现在市面上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塑料桶上做文章。在成本上升、恶性竞争的压力下,用“PET”(非正规桶材料)饮用水桶代替“PC”(聚碳酸酯正规桶材料)饮水桶已成为桶装水行业的潜规则。长期使用或加热PET桶,该桶会释放出一些致癌物质,人体的消化、神经系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这给消费者的饮水安全埋下隐患,也给桶装水行业带来信任危机。
饮水机内胆材质有问题。合格饮水机的内胆应由食品级不锈钢制成,不合格内胆在使用过程中却可能溶出重金属物质,损害人体健康。消费者可以依据2009年5月1日起实施的GB/T22090-2008《冷热饮水机标准》进行选择,这一标准要求饮水机内胆的理化指标试验必须合格。
山泉水乱象。国家只有饮用天然矿泉水和饮用纯净水标准,而山泉水没有具体的标准。目前山泉水只是企业内部标准,大多数所谓的山泉水只是浑水摸鱼,不少不合格纯净水标准的水也冒充山泉水。因为没有国家标准,所以只要有水都可以生产山泉水。加上又没有矿产资源费用,生产成本低,因此山泉桶装水生产数量高于矿泉桶装水。
二是流通领域出现问题
北京市每年销售桶装水超过一亿桶,除少部分是直销外,绝大多数桶装水生产企业“送水”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各级经销商、水店(或称水站)。目前全国绝大多数桶装水销售缺乏监管,代理商门槛很低,有些地方对当地水店或水站投诉很多,反映的情况主要有:水站突然关门、送水不及时、水质有问题、不退还押金、水票作废等。很多问题尤其是假水问题出现在代理商环节,以及自来水冒充品牌桶装水,假水冒充真水,有的以劣质桶更换品牌好桶。很多水店卖假水上瘾,因为其利润高,假水进价只为真水的五分之一。
三是家庭或用户出现问题
一般讲,大多数正规桶装水未开封不会出现水质量问题。用户或家庭中桶装水出现的问题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饮水机长期不清洗,引起二次污染。桶装水需要饮水机的配套使用,饮水机有五个对外接口,其中主要是进气口,只有空气进入桶装水通过空气压力才能把桶装水不断流入饮水机中,这样就会有尘埃、微生物、藻类孢子随同进气口进入桶装水内而造成桶装水二次污染。我们曾做过实验,从进水口出来的桶装水第四天微生物菌落就不可计数。这些微生物除了桶装水质本身的问题外,可能由空气中微生物带入的。第二是桶装水不能及时喝完出现的问题。桶装水应该在一周之内喝完,一般家庭不易及时把一桶水喝完,长期喝不完的水容易造成污染。尤其矿泉水、山泉水一般过3~4天后剩余的水会容易长绿苔,我们看到的绿苔一般称为藻类。大多数藻类不是有毒的,不要以为看见绿苔就是有毒的。藻类的来源除了水中自有的以外,空气中藻类孢子也是来源之一。形成绿苔有三个条件:必须有藻类孢子的存在;必须有阳光和湿度;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矿泉水、山泉水易出现绿苔,因为矿泉水、山泉水有矿物营养元素存在,而纯净水不含矿物质反而不利于藻类生长。
总之,桶装水频频出现问题主要是存在于以上几个环节。杜绝桶装水的安全隐患,除了加强桶装水企业的自律和社会责任感及加强政府机关部门对桶装水的监管力度外,还要向消费者传递有关桶装水的科学知识和使用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