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埠车进六环须办进京证
自2014年起,凡进入六环路内(不含)的外埠车辆必须办理进京证,外埠车辆高峰时段不得进入五环路内和远郊区县城关镇。
重污染日车辆单双号限行
完成《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暂行)》的修订,将增加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排污企业停产减排、中小学校停课等应急措施。
小客车分区域分时段限行
完善本市小客车分区域、分时段限行政策。2013年底前研究完善并出台小客车分区域、分时段限行相关政策,力争2014年实施。
新京报讯 北京将控制机动车规模,并首次明确了具体控制数量。昨日,北京市环保局发布《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方案,到2017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600万辆以内。总量控制政策将在今年10月底完成。在北京PM2.5的来源中,机动车排放占22.2%,是“第一大户”。
制定更严格小客车新增数量控制措施
“重点任务分解”一共84条措施,其中,“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任务分解”占22条,篇幅最多,这与北京市的PM2.5来源的占比一致。
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曾给出北京PM2.5来源的解析。其中,本地机动车排放占22.2%,是“第一大户”。
按计划,2017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将控制在600万辆以内。据市交管局数据,截至2013年7月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535.4万辆。
为完成此目标,北京将研究制定货车、大中型客车及其他车型调控措施;制定更为严格的小客车新增数量控制措施,引导购置电动车、小排量客车,并自2014年1月1日起实施。
这也是继小客车实施购车摇号后,又将货车等大型车也纳入调控。
根据时间安排,机动车总量控制政策将在三季度末完成征求意见,最终在10月底完成。
重污染日机动车单双号限行
今年底前,北京还将研究完善并出台小客车分区域、分时段限行相关政策,力争2014年实施。同时,研究制定外埠货车禁止进入六环路内的政策。自2014年起,凡进入六环路内(不含)的外埠车辆必须办理进京证。
今年,还要完成《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暂行)》的修订,并组织实施。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于建华表示,正修订的应急方案还将综合考虑污染程度和持续时间,增加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中小学校停课等应急措施。
53个月新增车不能超65万辆
2017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将控制在600万辆以内。为何将目标定在600万辆?交通专家王江燕认为,主管部门制定这个指标可能还是考虑到路网的承受能力和其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一方面赢得时间,一方面也要保证车能开得起来。”
据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相关人士介绍,在继续实行限行措施的情况下,全市可容纳的机动车保有量大约为670万辆,“如果不考虑限行,只能容纳550万辆。”
对于600万辆的目标,一些网友提出会很难完成。
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535.4万辆。这意味着,从今年8月至2017年12月的53个月内,净增机动车不超过65万辆。
数据显示,作为小客车实施摇号限购政策的首年,2011年全市净增机动车17.3万辆,增幅下降78%。如以此为增量,不用到2017年底就能突破600万辆大关。
城市交通领域知名专家徐康明认为,从净增量来算,4年多时间把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600万辆以内难以实现。如想达到目标,管理部门肯定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政府如果是强制实施指标控制,可能会对每年净增车辆总数调整。”
“在环保的共识下,机动车总量控制更容易得到社会共识。”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秘书长王丽梅认为,方案提出机动车总量控制要求,这很明显要传递一个信号——严控机动车增长。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削减机动车指标量。
购车摇号中签或创史上最难
针对“重点任务分解”中提出“制定更为严格的小客车新增数量控制措施”,有交通专家表示,这意味着小客车摇号指标可能进行削减,随之而来的中签率将大幅降低。
目前,北京市小客车指标额度为24万个,每月2万个。个人指标每月配置一次,单位指标每两月配置一次。2012年度指标配置比例为:个人指标额度占年度指标配额的88%,即每月1.76万个。
今年8月,小客车购车摇号中签率已达1:84,即84人抢1块车牌。经过两年多积累,摇号池人数已超155万人,且人数还在不断增长。
随着中签率的持续走低,也催生了全家突击学车占坑摇号、“虚假诉讼”过户车牌、“租车牌”等乱象。也有一些急需用车的市民轻信“花钱买指标”的传言而受骗。
在此背景下,此次提出的新措施则让一些屡摇不中的市民感觉“雪上加霜”。
事实上,此项措施的出台并非突然。在年初北京两会上,北京市人大代表、副市长陈刚曾表示,虽然北京采取了小客车摇号政策,但每年20多万辆的摇号指标仍然较大。北京将控制小汽车的增长和使用,并对现有机动车的使用尤其是极端天气下的使用采取经济、法律等措施。
这也被坊间视为小客车指标或将削减的一个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虽已进行了8期购车摇号,但关于2013年小客车指标调控的具体措施及指标额度并未公布。
本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邓琦 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