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两年前汽车产业狂飙式发展以来,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技术进步、产品丰富、服务提升,这一切振奋人心。这给国内车企带来了发展的良机,从亦步亦趋逐渐开始能与国外品牌一较短长。
但似锦繁花的背后,问题正在近一段时间内爆发出来,质量与服务方面的问题尽管严重,但只要精心应对就可避免,而发展战略的选择问题,则关乎企业乃至行业的全局。
最近一句“多生孩子好打架”被屡屡提及,这用来形容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单位成本,这也是很多自主品牌汽车迅速成长的原因之一。随着发展,这种做法的弊端也显现出来,就以奇瑞来说。产品种类繁多,仅QQ系列就有QQ3、QQ6、QQ me等多款车型,再加上M1、G5、风云1、风云2、旗云1、旗云2、瑞虎以及东方之子,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是盘根错节的产品格局。更有多款产品在酝酿研发之中。
追求大而全的做法,这种方式在国内外都能找到基因。20世纪30年代,福特汽车发明了“福特式生产方式”,标准化、流水化很快超越了汽车的发明者,推动了美国乃至世界汽车产业革命。改革开放以后,国内汽车产业待兴,对于中国较薄弱的汽车工业而言,模仿和资本原始积累相当必要。从国内来说,这追求体系全是传统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在汽车产业的演绎,用人多力量大的方式去理解汽车产业的竞争,似乎只有门类全和体系全的企业才能更好的立足。“多干快上”的做法让很多企业迅速勃兴,有的企业开始转产,有的企业开始进行产品升级,或大或小的汽车企业应运而生,成为当下企业产业布局的肇始。
在这一思路之下,每年企业都会推出新的车型,既有旧款型的升级版之外,也有新品牌,看似琳琅满目花团锦簇,但其实却收益不大,某国内企业产业的销售管理人员在非正式场合坦言:很多车型的年销售量仅在万台左右,企业根本没有利润。克制大而全、包打天下的欲望,对于企业来说,将直接决定生存。
自去年以来,汽车企业历经了多次风潮,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公务车风、SUV风。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大大小小的企业为了争取公务车市场,企业纷纷推出公务车型,有的是新开发车型,有的推出已有车型公务车版,无一例外的标榜着自己车型的大气与豪华。还有SUV。自去年开始,不少企业都盯住了SUV车市场,并迅速采取行动,众多的SUV车型上市。众多车型无一不让消费者眼花缭乱,不但无法判断孰优孰劣,更是连这款是属于哪家企业的都未必能区分清楚。对于企业来说,步入一个新领域,本应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过程,却变得心急步乱,迫切热望混乱品牌定位。
最近长安商用车体系内的又一款新车欧力威上市,长安希望把这款售价五六万的商业车打造成跨界商务车,用长安高层的话说,就是要模糊概念、倡导商务车跨界多功能。近年来,长安发展势头猛烈,多款具有竞争力的车型面世,计有商务车体系的欧诺、长安之星、金牛星、欧力威,乘用车品牌下的有长安奔奔、悦翔、逸动、CS35,还有即将上市的睿骋,相信在长安的规划里,还有更多的产品在孕育。
两年前长安把品牌战略重新确立,明晰了长安商用车、长安乘用车以及长安公益品牌的分界。按照一般理解,长安的商用车独立品牌的设立,就表明了长安要坚守传统领域,在实用、低端商用车领域立于不败。但是欧力威的出现,让业界多少有些茫然。俗称MPV的商务车,功能与用途并非是货用功能,比如最为著名的别克商务,已经基本脱离了货运功能。长安欧力威尽管挂着长安商用LOGO,但是多少有些让人感觉不够贴切。
从这一点上来说,长安似乎应向长城汽车学习一二,长城汽车集团让哈弗品牌自立门户,打造SUV的独立品牌,并且意欲使自己成为全球第三大的SUV品牌,精准的地位,严守品牌界限,相信更让企业迅速发展。
在这一点上,近邻日本值得我们学习,各大车企的多元化发展,在各个细分领域的成功都为日本汽车树立了良好声誉。纵观日本汽车产业,类似于武侠小说中常出现的各大门派,各有所长,各有绝学。
丰田倡导生产质量稳定高性价比的汽车道路上探索发展;本田则在摩托车和发动机方面屡次占鳌头;日产在跑车领域大放光彩,Z系列和GTR为日产汽车赢得了世界的一致好评;马自达则在转子发动机车型方面成果卓著。三菱汽车则在四驱技术上成果卓著;而斯巴鲁汽车则在水平对置发动机和轿车四驱技术上赢得了美誉,成为运动型轿车的杰出代表。铃木汽车则有小型汽车制造专家的美誉。无疑,这种差异化发展思路尤其值得今天所有谋求做强做大的中国车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