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汽车业“扩大开放”应率先松绑民企

2013-04-11 13:24    南方日报        

    工信部“产能过剩本身不是坏事”的表态,也意味着不能再以“产能过剩”的借口,来限制民营车企的发展。

    新一届中国政府明确提出“改革是发展的最大红利”,“在扩大开放中增强竞争动力和压力,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在扩大开放中拓展发展空间,用倒逼机制推动转型升级”。这显示改革和开放的协调节奏,仍将是中国发展的主基调,也蕴含着更好厘清政府边界,创造更健康市场环境的观念。

    汽车业的主管部门也释放出更为开明务实的信号。工信部部长苗圩日前就曾表示,“产能过剩本身不是坏事。只有适度过剩,才能有企业竞争。如果都是短缺,企业就没有动力。如果一个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比如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于75%或者70%,就值得警惕,因为这会引发企业间恶性竞争,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

    对于汽车业来说,这可能意味着主管部门会引导市场展开更为良性、充分的竞争。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极具活力的民营车企可望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以往,民营车企总是在市场的狭缝中生存发展,包括从一开始需要不断折腾才能取得市场的“入门券”。但这都没有妨碍一些民营车企成长为市场的主力,严酷的竞争环境,反而提升了他们的竞争力。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等无不如此,包括地方国企的奇瑞汽车一开始也曾经历了野蛮生长的阶段。而他们最终成为发展自主品牌汽车的主力。

    工信部“产能过剩本身不是坏事”的表态,也意味着不能再以“产能过剩”的借口,来限制民营车企的发展。在很多时候,产能是否过剩这样的市场问题,企业无疑最有发言权,在没有其他干扰的情况下,他们完全可以做出正确的评估,不会视投资如儿戏。如长城汽车就一直坚持以自有资金股东发展,十年多没有借贷。这正反映了企业经营者对市场的敬畏和谨慎的经营姿态。

    另一件值得一说的事情是,吉利收购沃尔沃曾获得国家主管部门的支持,但最终沃尔沃的国产项目审批却因为仍是外资身份而一再拖延。与此同时,合资厂家的产能扩张却不断上演。这或许还不能解读为对民营车企的一种限制。但政策的技术难题,面对沃尔沃这样的中国车企旗下国际豪华品牌的特例时,难道就没有办法特事特办?

    汽车业也需要扩大开放。而和以往简单的对外合资合作的开放不同,现在首先需要的对内开放,让市场竞争更为通畅充分。作为市场主力的国有大型汽车集团,更需要改革企业管理经营方式,更加按照市场的逻辑去运营,成为真正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一些民营车企最终做大做强,也将可望形成对国有车企的竞争压力。只要有健康的市场环境,就会强者自强,弱者自弱。

    而对于所有的内资车企或自主品牌车企来说,面对的最大挑战在长远时间里仍是主导中国车市的“洋品牌”。汽车合资股比是否放开的问题总是被讨论。如果放开,显然将给内资车企更强烈的竞争压力,倒逼一些有竞争力的品牌做强。但目前看来风险仍很大,估计短期内还难以真正放开。内资车企需要摈弃的是像以往那样过度依赖合资方的方式,转而谋求更有实效的国际化发展。如长安建立跨国研发体系,奇瑞通过另类合资创建观致新品牌,东风联手沃尔沃将东风沃尔沃推向全球市场等,都是很好的尝试。

    以不断开放和改革的姿态去发展,汽车业的路显然还有很多条。如每年坐拥400亿元利润的一汽集团,以及一批已经有财力的汽车集团,都已经有更好的资本去发展好中国品牌汽车。他们需要警惕只是,必须更加遵循市场的逻辑。

赞助商链接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 闻

推荐排行热点
中国质量万里行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服务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2 - 2013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