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车,特别是公务车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国人的神经。这恐怕有两大原因:一是汽车产业已经是一个大产业了,在湖北,最大的企业就是东风汽车公司,现在的年销售居然超过4000亿,是在湖北的最大的企业。二是汽车作为一个高耗品、奢侈品,正走入中国人的家庭。2007年,中国百户家庭拥有汽车5.6部,现在是21.6部,最近5年增长快速。三是公车私用过于严重,汽车的价格倒是在下降,但是,油价、人工成本在增长,公车私用的成本无疑是越来越高的。无论是加强公车监管,如广州从4月开始,利用GPS的记录公布各单位公车私用的情况与整改情况,还是推行如杭州般的车改,对全国来说,都会是一个节约上千亿的数字,都让人关注,让人期待。
今年全国两会以来,有关公车采购的新闻又让人惊喜:正在修订中的公务车采购标准包括发生了两大变化:比例下降与标准下降,对不少人来说,可能是“一忧一喜”。
一方面,是自主品牌采购比例不低于50%,言外之意就是合资品牌的车不高于50%。这意味着,未来我们看到的官车将不再是满大街跑的奥迪、大众、丰田等,而是红旗、传祺、荣威了。这不仅仅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机会,也是汽车产业成熟的标志。相比于去年公车采购目录清一色是自主品牌的情况,这次的公车采购方案只在比例上加以限定。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是对合资品牌放开绿灯,是一种退步。我觉得不应该这么看。我从2001年1月购买了第一部车:夏利,对车有一些自己的体会,觉得车有四大类:完全自主品牌,如吉利、奇瑞、中华;表面自主品牌,如奔腾;合资品牌,如东风本田等;纯进口车。既然你引进了外资品牌,在中国国内生产,就应该有中国的标志。而且原来就有合同的约束,适当让外资品牌轿车部分进入公务车市场,是一种开放、务实、灵活的姿态。同时,也缓和了外界的围攻。去年公务车目录出台后,引起欧洲驻华商会的反击,这次的方案或许能避免此类纠纷。所以,我认为,这个修改,体现了务实、灵活的原则要求。
另一方面,降低了各级干部配车的标准。如正部级官员用车标准由此前的不高于3.0升排量、人民币45万元降至2.5升、35万元;副部级官员由不高于3.0升、35万元缩减至2.5升、30万元;普通公务用车则由最高2.0升、25万元调整为1.8升排量及16万元以内。这无疑可以产生减少公车支出的效应。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提出了“八项规定”,最近李克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也提出“三不增”,即不增加楼堂馆所的建设,不增加财政供养人员,不增加“三公”消费。逐级降低标准,为“三公”消费下降提供了空间,节省下来的都是真金白银,可以直接用于民生支出。还在上班的省部级干部的用车,肯定要认真考虑,已经退休的省部级干部,到底要不要再配车,成为一个各单位比较纠结的问题,车辆多的话,退休各级干部还可以保证用车,否则只能是灵活处理。不过现在各单位车辆多了,大都也是照配不误。这个问题,国务院应该做统一的规定。免得各单位各行其是,反差过大。
从目前的市场水平来看,除了长春、上海之外,我国其他地区的轿车产业发展,也只在20年左右的时间,不是每个汽车城市都能够生产出高级干部配的车,如45万、35万一辆的车。因此,我建议把我国汽车水平进行分类,对35万以上一辆的车定为A级车,作为正部级官员的公务用车。对30万至35万一辆的车定为B级车,作为副省级干部的公务用车。其他的30-16万作为普通公务用车。各汽车厂可以对号入座,根据你的水平提供一等级别的车,鼓励企业提高技术。技术水平提高了才有大蛋糕。今年2月22日,吉林省订了13辆红旗H7车型作为省级领导的公务用车。据一汽集团总经理徐宪平说,除了吉林外,全国还有十几个省份和中央部委大批量采购红旗H7豪华车。从相关渠道获悉,红旗H7有望在5月28日左右正式上市。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上市将面向国内消费者,而不仅局限于政府采购。新车将配备2.0T、2.5L、3.0L三款发动机,按照“坊间传言”,其入门级售价在37.98万,而2.5L车型价格预计在42.98万,3.0L车型预计价格为52.48万。我相信,随着汽车质量的提高,不仅公务车会看上自主品牌,一些个人或者企业也会看上自主品牌。国有企业也应该以采购自主品牌为主。这叫做“国企支持国企”。(作者为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