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持续的雾霾天气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在造成雾霾天气的的多重因素中,汽车尾气是主要因素之一,加快汽车节能减排迫在眉睫。继本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油品质量升级后,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又发布《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乘用车发动机作为《意见》关注的焦点,其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化将全面加快。
增压、直喷技术将成主流
记者注意到,该意见对乘用车用发动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汽油机方面,重点推广应用增压直喷技术,掌握燃烧和电子控制等核心技术,开发直喷燃油系统、增压器等关键零部件,鼓励2.0升以下排量特别是1.6升以下小排量汽油机采用增压和直喷技术。无独有偶,近日,美国权威汽车杂志《Ward’sAutoWorld》公布了2013年度十佳发动机的评选结果,增压技术发动机超过了半数。多位业界专家表示,缸内直喷、增压技术已经成为了未来市场的主流,而一般汽油发动机将慢慢退出这个舞台。
“以1.8T涡轮增压发动机来说,经过增压之后,动力可以达到2.4L发动机的水平,但是耗油量却相当于1.8L发动机,这就提高了燃油经济性以及降低了尾气排放。”天津一家汽车维修服务中心主任、汽车领域专家赵金凯向记者表示,一台发动机装上涡轮增压器后,其输出的最大功率与未装增压器相比,可增加大约40%甚至更多。
而与与同排量的一般发动机相比,直喷式发动机的功率与扭矩都提高了10%。
增压与直喷技术虽好,但成本较高。以缸内直喷的供油系统为例,除了其在研发过程必须花费更大成本外,由于其构成复杂且精密度要求高,零组件的价格也比传统供油系统昂贵很多。目前具有缸内直喷技术的发动机仅应用在大众、奥迪、宝马、奔驰、通用汽车以及丰田雷克萨斯等高端车系上。
此次《意见》提出,在乘用车节能惠民补贴、农机工业财政补贴等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推广节能环保型商用车的财政扶持政策,带动高效内燃机的发展。随着该类政策的落实,增压、直喷技术将成乘用车发动机的主流。
替代燃料加速走上前台
“采用替代燃料节约商品燃油1500万吨”,这是《意见》提出的另一愿景。在汽油、柴油之外,汽车还能“喝”些什么?从业界的研究成果看,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二甲醚等气体燃料以及甲醇、乙醇、生物柴油等液体燃料,都是较为理想的替代燃料。
寻求新燃料替代似乎也成为了比升级改造零组件技术实现节能减排更为“治本”的“良药”。以天然气为例,其主要成分为甲烷,使用中基本不产生污染,同时相比使用成品油,还能减少98%的二氧化氮和30%的二氧化碳排放;另一种极具前景的替代燃料二甲醚,相比柴油也能减少2成左右的氮氧化物排放。在替代燃料中,天然气凭借突出的价格优势,最为业界看好。卓创资讯分析师王晓坤指出,随着油品升级,液化天然气的经济性将更加明显。
据介绍,此次出台的《意见》将“替代燃料内燃机产品研发”列入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任务之中,提出鼓励替代燃料发动机与现有发动机制造体系兼容;积极发展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内燃机、生物柴油内燃机;开展汽油/甲醇双燃料点燃式内燃机、柴油/甲醇双燃料压燃式内燃机的应用试点工作等。同时,还将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对替代燃料内燃机发展进行规范。
根据《意见》,到2015年,通过推广应用天然气单一燃料、双燃料及生物柴油内燃机,实现替代商品燃油1000万吨;通过推广应用甲醇燃料内燃机,实现替代商品燃油500万吨。
但上述数字,相比于2012年我国2.5亿吨成品油表观消费量,替代燃料的规模仍然较小。在专家看来,替代燃料短期内不会成为“主流”。除天然气外,大部分的替代燃料在经济性上尚不具备充足的优势,需要继续提高生产工艺,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