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范围的“有毒”雾霾天气再次席卷全国,“发展新能源,净化空气”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今年两会期间,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再次成为代表们关注的重点。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两会期间表示,工信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新的节能与新能源补贴政策,新政思路将不按技术路线来分,而是按汽车节油率划分为16个档次,补贴底线也将大于3000元。业内人士分析,这意味着所有技术类别的车型将被放至同一起跑线上,而此前补贴偏弱的混合动力车型将会大幅受益。汽车业正在酝酿一个“绿色时代”的来临。
配套设施问题制约发展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11年及2012年的新能源车市场调查来看,两年均未完成国家制定的任务。2012年国内仅销售新能源汽车12791辆,而我国2015年目标是50万。
此前,中央和地方的补贴政策并未使新能源汽车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如深圳在国家政府补贴的基础上,对双模电动车追加3万元补贴,对纯电动汽车追加6万元补贴;上海则规定纯电动乘用车补助4万元/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补助3万元/辆。单纯地靠补贴并不能铺平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发展之路。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宇恒告诉记者:“新能源汽车尚处于初期阶段,技术问题、安全问题、电池问题、配套措施、接受程度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市场化才是根本出路
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一定要商业化,要市场化,长期财政补贴难以为继。要在社会上建立一个能够给电动车充电的使用环境。好的商业模式会选择一种合理性的路线、一种适用的车型、一些恰当的应用领域和地区以及更合适的使用者,也就是确定目标用户在哪里。比如家用电动汽车谁是第一个用户群,是农民还是城市白领,搞清楚这些,才有出路。
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全世表示,政府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方面的作用力是有限的,很多人认为解决商业化模式只需解决充电模式,其实充电模式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用户要不要买新能源汽车,要买什么样的车,这才是商业化的关键。
混合动力车是另一个方向
新政的重点在鼓励企业的先进产品,主要依据汽车的节油效果,效果越好,补贴越多。此次补贴新政划分16档的原因就是将所有车型全部纳入进来,但以节油率的标准,混合动力车型无疑是最大的赢家,这将与此前混合动力车型在补贴中的弱势地位形成鲜明对比。
据了解,依据目前拥有的技术,普通燃油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实现进一步的节能减排并不存在问题,主流产品可实现20%的节油率,已具备在全国范围推广的条件。混合动力车作为最容易实现市场化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如果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那么节能环保的理念也许就能更早来到每个人身边,而不仅仅是遥不可及的一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