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短的时间组成研究机构,可能连研究平台都没搭建起来,就出报告了,这难免会让人怀疑这些数据是某些专家“拍脑袋”想出来的。
1月份以来的雾霾天气引起多方关注,并且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话题。3月9日,记者编辑在北京采访了参加第十二届全国政协会议的张明森委员。他表示,虽然有关方面已经公布结论,称汽车排放占PM2.5的比例最高,但这一结论仍有待商榷。
污染源结论或来自“拍脑袋”
记者:据相关部门测算,在北京本地的PM2.5污染中,汽车排放占首位。您觉得这一结论确切吗?
张明森:这个问题应该好好研究研究。现在的所有数据,包括中科院“雾霾天气研究专项小组”的报告,只是给出了结论,并没有公布研究过程。
从1月份到现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组成研究机构,我估计可能连研究平台都没能搭建起来,就出报告了,这难免会让人怀疑这些数据是某些专家“拍脑袋”想出来的。如果真是这样,按此数据进行治理,则有可能导致舍本逐末,走弯路。
记者: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的成品油质量具体是什么水平?是否会成为PM2.5排放的“主力”?
张明森:目前,全国所用的油品大多为国Ⅲ标准,上海等几个地区是国Ⅳ标准,北京于去年5月31日起开始执行京Ⅴ标准。
相对其他“排放大户”来说,机动车燃油不一定是真正的雾霾“元凶”。虽然我没有具体数据,但可以从使用总量上进行推断。
2012年,中国消耗了近5亿吨油,其中,汽车、飞机、轮船、农机具等所使用的燃油大概是2亿吨。相比之下,去年全国的煤消耗量为38.6亿吨,用于化工生产的仅有差不多1亿吨,其他大多用于燃煤。
此外,上面提到的2亿吨燃油,从原油加工的时候就已经脱过硫、氮,国Ⅲ标准燃油的硫含量是150PPM,而燃煤的硫含量是它的10-20倍。几大国有发电企业近年来新建的装置,基本上都含有脱硝、脱硫、脱尘装置,而大部分老装置、地方小发电装置、企业建的锅炉房,以及一些地区居民的煤炉子,所产生的粉尘、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的量非常大,基本上都是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的。
此外,除了污染物排放,气候因素也是造成多地雾霾天气的原因。
油品升级瓶颈是成本
记者:目前市场上的成品油,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标准的主要区别在哪里?对减少颗粒物排放的作用有多大?
张明森:二者的的最大差别是硫含量不同。第四阶段油品的硫含量是50PPM,第五阶段是10PPM;技术指标的区别是汽油从93#变成92#,柴油从97#变成95#。该指标是炼油行业和汽车行业协商之后定的。
从环保方面来讲,油品标准的提高是否对减少颗粒物排放有价值,要根据实际研究成果来确定。不过,从全国来看,目前面临的是从国Ⅲ油品标准提升到国Ⅳ,这或许有一定作用,但如果从国Ⅴ提高到国Ⅵ,硫含量只有10PPM的下降空间,对排放减少就不会有太大影响。
记者:京Ⅴ机动车排放标准实施后,北京地区符合标准的燃油供应是否完全覆盖?如果今年国Ⅴ机动车排放标准落地实施,油品供给是否有问题?
张明森:北京基本上已经实现覆盖,但中石化当前在北京是不计成本供应京Ⅴ标准燃油,而日后要在全国铺开使用,就必须要提价。油品升级最大的瓶颈是成本,技术基本上不是问题。
记者:这个成本会有多大?
张明森:以国Ⅲ提升到国Ⅳ为例,目前中石化的装置改造已经投入2000多亿元。如果全国铺开使用国Ⅳ燃油,还要至少投入2000多亿元。这部分成本要由社会统筹考虑。
记者:舆论一直呼吁多方分摊该成本,以此来推动油品升级的速度,您如何看待此事?
张明森:无论由谁分摊,说到底还是社会成本的增加:国家将预算投入到这块,就不能用于其他方面;对于企业来说,中石油、中石化的钱也是国家的、百姓的。所以,最终还是社会成本上升。
(张明森,现任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化学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有机分会主任委员;第十一届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