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全国两会与汽车相关的话题超越了行业本身,比如多个大城市遭遇的雾霾天气,涉及到汽车排放乃至我国整个能源结构问题;公车改革与政府采购体系变革关联紧密,城市限牌则可能影响到几乎所有大城市居民的出行,油价调整问题则与全国上亿的驾驶员利益紧密相关。 两会与汽车业本身发展方向的探讨也有不少,这些话题包括新能源汽车发展、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提高以及民族自主品牌研发等。
这些问题的探讨,不仅可能吸引政府决策者关注,还有望引发整个社会持续的探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种种不和谐因素必然会逐步得到改善,一个真正文明的汽车社会一定会加速到来。
步入3月,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吸引了各方眼球。历年两会都是国家精英们参政议政的地方,而汽车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也一直都是两会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行业。自2009年以来国内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我国逐渐步入汽车社会,汽车业由此与整个社会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 可以看出,2013年的全国两会,与汽车相关的话题早已超越了行业本身,比如多个大城市遭遇的雾霾天气,涉及到汽车排放乃至我国整个能源结构问题;公车改革与政府采购体系变革关联紧密,城市限牌则可能影响到几乎所有大城市居民的出行,油价调整问题则与全国上亿的驾驶员利益紧密相关。我们同时看到,与汽车业本身发展方向的探讨也有不少,这些话题包括新能源汽车发展、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提高以及民族自主品牌研发等。
两会代表们对上述问题的探讨,不仅可能吸引政府决策者关注,还有望引发整个社会持续的探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种种不和谐因素必然会逐步得到改善,一个真正文明的汽车社会一定会加速到来。
热点1
公车改革持续升温
每年支出数以千亿元计、占到“三公”经费六成以上的公车消费一直是“三公”改革重头戏,其中关于“车轮上的浪费”的呼声最高,其公车改革执行落实效果也不断遭受质疑,继两年前将配置标准下调至“双18”后,有消息称价格有望下调至16万元,破冰在即的公车制度改革再次成为全国“两会”关注的热点。
国家发改委相关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1/3”:办公事占1/3、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湖北政协常委、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对于公车的数量和费用,有关部门一直没有明确的统计。据他初步分析,全国的公车至少在400万辆以上,平均一辆公车一年公用的费用在10万元左右,加上私用的费用,一辆车总的费用在15万-20万元之间。以15万来算,400万辆车一年的费用就是6000亿。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监察厅副厅长何建洋说,现在是公车改革非常有利的时机,第一就是中央八项规定出来后,大家充分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第二就是对于公车改革也有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第三就是很多单位包括一些干部对车改接受程度越来越高。至于具体改革措施,何建洋希望国家能出台统一的政策,具体可以按干部级别进行货币补贴的措施。
全国人大代表杜黎明提出,应该建立刚性财政预算约束的公车管理体系,以预算管理实现总量控制;坚持减少配置总量、降低配备标准,并严肃查处超标超量配车、擅自配备专车、借用社会车辆等违规行为。
全国政协委员施杰说,在当前的破题阶段,中央的决心要更大一些,态度要更坚决一些,同时要更广泛地调动社会监督力量,形成中央和基层“两头挤压”的倒逼之势。在其中,尤其要明确领导责任,所在单位出现公车违规要追究领导责任,从领导抓起,从领导落实。“社会监督、日常管理、财务审计和考核问责要形成一整套制度体系,固化下来形成长效机制,真正跳出‘喊一阵、改一阵’的应景式改革。”
热点2
汽车污染如何走出雾霾?
今年两会期间,恰逢国内空气污染大爆发,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近七分之一国土面积被灰霾笼罩,尤其京津冀地区污染最严重,PM 2.5值一度达到950微克/立方米。严峻的空气污染成为两会热点话题。来自全国各地的汽车业两会代表们也有着各自的看法。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和沃尔沃汽车双料董事长李书福的第一提案就是提出尽快推动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立法。
李书福认为,治理大气污染,是转型期的中国必须要长期面对的全局性问题,有必要在全国层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政府、企业、个人等各方在大气治污中的责任。只有有了明确的法律,大气污染整治才能更有章可循,才能真正促进我国整治大气污染目标的实现。
与此同时,针对恶劣雾霾天气对交通和驾车出行造成的严重阻碍和健康隐患,李书福也呼吁中国政府相关部门提高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用法律法规为汽车用户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对于车内环境污染,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将其与高血压、艾滋病等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十大威胁之一。”李书福说,目前中国正在执行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并非强制性法规,而且只规定了车内空气中8种常见的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设定限值,对于外部空气循环过滤进入汽车车内等其他技术环节,并未作规定和要求。
李书福表示,如果汽车不能过滤PM2.5颗粒,同时汽车本身又存在甲醛等污染问题,在这样的双重污染之下,车内空气污染危害可能比车外更加严重。基于此,李书福建议将原推荐标准提升为国家强制标准。他提出的具体措施包括:首先,由国家环保部、质检总局牵头建立权威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和发布机构,像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 -N C A P)那样,定期对市场上的新车空气质量进行抽检、发布,给予消费者系统、客观的车内空气质量信息,使消费者真正对车内空气污染有知情权。
“其次,各地的检测机构必须要求通过相关资质认证,能够出具国家认可和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李书福说,应该尽快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升级到国家强制性标准。李书福强调,最后应建立健全以预防为主的国家环境与健康政策法规,重点抓监测与防范,实现源头控制,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污染问题,以确保环境和百姓健康得到有效保护。
热点3
城市限牌潮还将蔓延?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21.5辆,比2007年增加15.5辆。而早些时候,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2012-2013》披露,到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将破亿,未来10年左右每百户汽车拥有量将达到或接近60辆。
如果数字还显抽象的话,对于汽车保有量增加带来的影响,更为直观的便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为应对急剧增长的汽车给城市带来的拥堵、污染等矛盾,纷纷采取限牌、限行、加速提升机动车排放标准要求的行政手段。关于“限牌俱乐部”进一步扩大的话题从未降温。
不过,两会上来自高层的声音也让“限牌来了”的传言得以澄清。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指出,解决交通难题不能老是靠限行、摇号,“这些都不是治本之策。”
因此,解决汽车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也成为两会中关注的热点。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建议,从顶层设计出发,提早全面规划汽车社会综合治理举措。其中,中央政府层面,在制定与汽车有关的政策时应以汽车社会为出发点,建议政府注重汽车产业政策与汽车社会政策的兼容性,以实现兼顾产业发展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在顶层制度方面明确今后10到20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和汽车社会建设的方向。
而在地方政府层面,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围绕需求进行前瞻性、科学性、综合性规划,尤其注重将交通战略和运输规划纳入规划中,实现城市发展与交通的协调发展。
在相对具体的层面,汽车分析师张志勇表示,“今天中国的交通拥堵问题,更需要城市管理者拥有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寻找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这样才能找到解决的根本办法”。他强调要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需要将治理交通拥堵的政策重点从限购转向限用,并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热点4
油价调整走向何方?
就在两会召开前夕,2月24日发改委宣布从25日零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和290元。然而,人们发现,这次调价是发生在国际原油价格呈下行趋势之际,而更重要的是,同一天,我国台湾省宣布油价下调。于是,在很多消费者看来,国内油价“逆市上涨”。于是,关于油价及其定价价值,也成为两会期间关注的热点。
全国人大代表、中海石油炼化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经理苑少军表示,目前成品油价格承载了多个税种,且存在重复计税的问题,建议重新测算并适度调整,一升成品油至少可“减负”0 .17元。
事实上,就在两会期间,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终于有了更准确的信号。3月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油价的上涨有生产成本提高的成分,也有供求关系改变所引发的价格变动,也包括地缘政治造成的影响以及一些游资炒作的因素。
同时,张平还就目前油价定价机制的缺陷进行了阐述,并透露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油价形成机制的改革方案,针对油价形成机制的两个突出缺陷,未来改革后将计划把油价调整周期调得更短一些,以使得能够适应国际油价频繁变动。另外还准备通过改革方案,取消4 %的浮动标准,按照一定的周期,不管达没达到4 %,油价该升就升、该降就降,使油价定价机制更加灵活,更加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动。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油价定价机制的改革,国内两大国有石油公司高层均表示欢迎。业内人士则认为,机制改革后国内将迎来更频繁调价,或给国内市场和CPI带来冲击,为此应及时出台各种配套及保障措施。
对此,中宇资讯分析师高承莎认为,一旦新机制实施,中石化和中石油连续几年炼油板块亏损的问题可能也将有所保障,“新政更能消除在炼油亏损状态下,‘石化双雄’销售心态的消极性,也将在国内成品油国三升国四的关键时期,给主营单位盈利板块注入强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