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PM2.5、雾霾、口罩等成了百姓的家常话题;空气差,呼吸道容易出问题,心情也容易抑郁,这些全部都是负面影响,我特别想帮大家出点医疗保护方面的使用技巧,可惜没那么多好招儿,不过有个办法到是能试试看,比如你开车的时候……本文先不聊油品和汽车环保技术等问题,今天就先说说密切关系广大车主自身健康的细节——使用内循环的意义。
造成雾霾天气最重要的凶手之一就是汽车尾气,它不仅直接排放PM2.5,而且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会再次反应转化成PM2.5,因此车水马龙的城市道路上便成了污染比较严重的“毒场”之一。合理使用内、外循环就显然很重要,今天我们就用实际测量数据来说明一下使用内循环对于屏蔽细颗粒物进入车内的效果。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细颗粒物(PM2.5)的定义:PM的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2.5是指直径为2.5微米的颗粒物。我们平时说的PM2.5数值即1立方米内直径≤2.5的颗粒物的含量,单位为?微克/立方米(μg/m3)。虽然细颗粒物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细颗粒物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 测试仪:
使用的测试仪是便携式的,可以实时单独读取两组数据,分别是小颗粒物(细小灰尘、细菌、烟雾等细颗粒物)每0.01立方尺中的数量;大颗粒物(大颗粒灰尘、花粉、孢子等粗颗粒物)每0.01立方尺中的数量。总体来说这些都是对人体呼吸道系统有严重影响的东西。显示屏上现实的数据是每6秒的平均值。
经过与厂家核实,想读取到相应的PM2.5数值是需要换算的,也就是把每立方尺中细颗粒物的数量转换成每立方米中细颗粒物的质量。简单的说,用屏幕读取左侧的小颗粒物数据÷100得到的数字,相当于我们平时说的PM2.5值。下文的数据,均使用此数值来表示。
● 测试环境:
此次测试是为了对比在外界细颗粒物含量比较多时,内循环与外循环的效果区别有多大(注意,这里的前提是外界细颗粒物多的情况下)。所以我们选择了北京市雾霾天气比较严重的一天进行测试。我们在公路上测得的外界细颗粒物数据为400多,与当天美使馆和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数据基本相符。
为了真实对比内、外循环对于车内细颗粒物含量的影响,我们选择了相同的测试环境。时间为一天内的3小时,保证有基本一致的空气环境;路线为北京三环路北部半圈,路线相同,外循环状态行驶路线为“公主坟桥——京广桥”,内循环状态行驶路线为“京广桥——公主坟桥”。在测试过程中车门无开启,车窗、天窗均完全关闭状态,空调出风量均为2挡,温度为23度。测试仪放在前排中央扶手处,也就是车内空间的正中央,空调出风口不直吹。
一切都准备好了,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