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汽车企业对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去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突破百万辆,达到105.6万辆。以长城、奇瑞、吉利为代表的国内车企在海外市场积极布局,建新厂、扩展经销商网络或者实行合资并购等一系列举措,已将“走出去”战略继续向纵深推进。然而长时间以来,中国汽车出口“散乱差”的状况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从1993年出口突破1万辆以来,中国汽车在出口市场已经经历了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目标市场的升级、出口方式的升级以及品牌建设和售后服务体系从无到有的升级。经过十余年的飞速发展,我国汽车工业来到了向出口转型的节点,急需政府发挥指导和帮助的作用,解决汽车出口的“顽疾”。
首先,自主品牌缺乏核心技术,国际竞争力弱。中国汽车出口没有形成自己的强势品牌,相对于产能和产量方面的突飞猛进,中国汽车业在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形象方面并无突破性进展,难以突破国外在性能、环保等方面的技术壁垒,这使得中国汽车出口面临一个瓶颈。
其次,低质低价的恶性竞争也为中国汽车品牌带来了很坏的影响。国内汽车企业长期以来凭借低成本的劳动力和资源作为成本优势,出口时忽略质量和效益,为了占领市场大打“价格战”。低价格使得企业利润低,出口量和出口收益相差甚远。
另外,自主品牌在海外还面临营销渠道和服务体系落后的问题。中国汽车企业对海外市场不了解,缺乏完善的营销渠道和售后服务体系。多数企业海外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严重依赖当地的代理商,存在配件供应紧张、服务响应滞后、维修周期过长等问题。这样不仅损害自身利益,也影响了整个汽车工业在海外的声誉,限制了中国汽车业在海外的发展。
建议1:鼓励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
自主创新是汽车企业长期发展的原动力,政府应当支持国内汽车企业不断加强研发投资力度,建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汽车产品技术、管理、营销等各个方面加强创新力度,规避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的阻碍。引导企业采用国外先进技术标准,主动接轨国际标准体系,推动企业提高生产的一致性,稳步提升汽车产品出口的质量。
建议2:规范出口秩序,避免恶性竞争
国内汽车出口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相互之间交流少,信息流通不畅,在出口上多采取价格战的方式。因此,政府、企业、相关中介机构要加强合作,保证信息的通畅,增强我国整个汽车出口行业的效益。另外,还需要通过提高自主品牌出口资质门槛的方式,增强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建议3:系统化制定“走出去” 政策支持
除了直接出口退税和研发补贴外,更要基于产业链,构建高水平汽车标准化体系和汽车企业国际投融资支持的体系,建立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强有力的支持系统。政府需要搭建一个复合型平台,对投资模式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能够对整车贸易提供明确的约束和鼓励。
建议4:培养国际贸易人才和经验
人才储备作为中国汽车走出去的“软力量”,举足轻重。对海外市场中生活习惯、经济法规、社会状况、政治环境以及市场需求缺乏了解,是长期以来中国出口企业的软肋。
因此,在汽车出口中,要增加贸易人才的培养,利用其知识技能增强对出口产品、出口渠道、销售服务的管理和操作,逐步总结各项经验教训。
汽车出口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2012年,中国汽车产销都超过了1900万辆,连续4年保持世界第一。
然而,105万辆的出口量只占汽车产量的5%左右。中国汽车出口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有长远的路要走,需要政府在发展环境、政策和科研上的支持,因为促进汽车出口不仅仅是汽车产业的事情,而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问题。
希望政府能将汽车产业的出口摆放到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只有这样,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才能尽速摆脱目前的困境,并走上自强的道路,同时,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