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庄国际三年前对松辽汽车(600715.SH)的承诺,在股民眼里似乎只是一纸谎言。
2010年,北京亦庄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亦庄国际”)入主亏损严重的松辽汽车。这家实力雄厚的国有投资公司迅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关注。
然而,截止到目前,亦庄国际未能兑现其对松辽汽车实行重大重组的承诺。经历了六次重组的松辽汽车,前途渺茫。
地产资产注入落空
2010年,亦庄国际斥资近五亿元受让天宝汽车所持ST 松辽5582 万股股份,从而成为了ST松辽的第一大股东。而在挥斥巨资的同时,亦庄国际也做出了进一步的承诺。
2010年4月6日,ST松辽发布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中显示,权益变动完成后,亦庄国际拟在未来12 个月内择机对ST 松辽进行重大资产重组。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将亦庄国际或其控股股东旗下优质资产注入ST 松辽,实现ST 松辽主营业务的战略转型。
然而,资产重组的计划并没有予以实施。十二个月过去之后的2011年4月,ST松辽发布的2010年年报中披露,截至报告期末,亦庄国际已形成 资产注入初步方案,但因拟注入的资产涉及房地产行业,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制约,经与有关部门和机构沟通,该方案暂时无法实施。具体实施的时间暂无法确定, 除上述初步方案外,公司尚无其他重组方案。
此后,松辽汽车在年报中对于重组的前景表述也变得越来越模糊。在2011年年报中,松辽汽车声称,将配合大股东加快培育质量高、盈利能力强的经营性资产,把握发展机遇,根据具体情况启动资产重组工作,确保公司经营能力及盈利能力的持续稳定。
面对亦庄国际迟迟未能推动松辽汽车资产重组,松辽汽车的股民们早已愤怒不已。各大股市论坛、股吧上,充斥着指责松辽汽车和亦庄国际的言论。在某股吧,一位股民愤怒地表示:“给北京证监局打电话,让大股东兑现承诺,亦庄再不兑现,就跟汇源通信(5.37,-0.04,-0.74%)一样,让监管部门对大股东发出《提示整改函》。”
2月21日,当《中国经营报》记者与亦庄国际联系时,该公司一位女士表示,亦庄国际还没有信息可以公布。松辽汽车证券事务部相关人士则对记者说:“这个事情只能够问我们的大股东亦庄国际。”
财政补贴助摘帽
重组未能及时兑现的情况下,松辽汽车在股市表现也不乐观。2013年2月21日,松辽汽车股价大跌3%,收盘价为每股5.99元。据悉,亦庄国 际入主松辽汽车的成本为每股8.73元。显然,从目前的市值来看,亦庄国际持有的松辽汽车市值(亦庄国际持有24.89%股份)缩水已经超过三成。
市值缩水之时,松辽汽车只能依靠新成立的子公司为其输血艰难度日。2011年年报显示,当年其实现净利润 1423.33 万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 128.51%,增长的原因是子公司北京松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北京松辽”)取得财政补贴及公司其他业务收入增加。
相关公告显示,2011年12月5日,该公司收到北京松辽转来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的通知。根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文件精神,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拨付北京松辽财政补贴3500万元,该项资金专项用于企业生产经营。
据了解,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和北京经济技术投资开发总公司分别持有亦庄国际66.7%和33.3%股份,而这两家公司均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控制。
显然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动用财政拨款在关键时刻拯救了松辽汽车。财政拨款如“及时雨”一般,让松辽汽车在2011年实现了账面上盈利的同时,也让松辽汽车在2012年摘帽成功。
公开的信息还显示,2011年9月才成立的北京松辽,注册资本金仅仅只有100万元,其经营范围为技术推广;货物进出口等。该公司在成立之后获得的多个项目都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拆迁安置项目。
一位建筑行业人士表示,拆迁安置项目利润较高,风险低,没有很强的背景和公关是无法获得的。显然,亦庄国际的背景足以让北京松辽迅速获得营养。
据了解,2010年9月才成立的北京松辽在当年就实现营业收入356.59万元。当然,更令人瞩目的则是这家注册资金才100万元的企业在2011年就获得财政补贴3500万元。
然而,即使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之下,松辽汽车在2012年顺利摘帽之后也显露出原形。2012年三季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2.15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跌98.34%。对于惨淡的业绩,该公司表示,将会采取积极措施,力争消除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足的重大疑虑或事项。
主业方向不明
事实上,从1996年上市以来,命运坎坷的松辽汽车经历了六次重组,每一次重组带给松辽汽车的不是发展的契机,反而是主营业务步步萎缩。
松辽汽车前身为沈阳军区后勤部汽车修配总厂,主要从事各种汽车的修理。1993年辽体改委(1993) 24号文批准同意成立松辽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运作,1996年7月,松辽汽车在A股上市。然而,上市之后,拥有整车生产资质,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的 松辽汽车就显露出疲态,并不断被各路资本玩家把玩。
2002年,资本玩家周天宝接盘松辽汽车后,松辽汽车更是步入了穷途末路。资本市场闻名的“天宝系”掌舵人周天宝入主松辽汽车后,将松辽汽车的 整车生产资质转移到新成立的沈阳中顺汽车有限公司(下称“沈阳中顺”),从而成功套取了松辽汽车的整车生产资质。藉此,松辽汽车也彻底沦落到为沈阳中顺配 套的地步。
然而,沈阳中顺并不是真心干汽车业。2008年以来,沈阳中顺因经济危机及自身经营不善,主营业务陷于停滞。沈阳中顺停产,直接让松辽汽车的主 营业务停顿之外,松辽汽车在沈阳中顺中拥有的3.2%股份也灰飞烟灭。2011年年报中显示,松辽汽车已经对在沈阳中顺的出资进行了足额减值准备。
著名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表示,松辽汽车现在的情形,已经无法在汽车业上有所作为,其现有的汽车零部件等设备也基本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事实上,亦庄国际入主松辽汽车之后,也彻底放弃了松辽汽车的主业,并在入主之后不断出售松辽汽车的汽车零部件设备。
西南证券(9.78,0.08,0.82%)分析师刘峰说:“亦庄国际入主之初,我们就判断其并不会推动松辽汽车在汽车行业上做起来,而是另有目的,但是并没有想到亦庄国际迟至今日也未实现注入资产的承诺。”
而在亦庄国际未能兑现承诺的情况下,仅仅依靠注册资本金只有100万元的北京松辽以及不断出售闲置资产来勉强维持生计的松辽汽车未来将走向何方,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