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中旬,一场弥漫在中东部地区的雾霾天气,让人们开始愈加关注城市空气质量问题。
虽然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已经被业界认可为汽车产业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的必然方向,但是,一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起的调查显示,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快,公众对于环境问题认知与行动之间的巨大的鸿沟,让各种治理措施以及新能源的相关鼓励政策收效并不明显,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
公众认知与行动背道而驰
汽车制造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全世界每年用于汽车制造上的金属材料、陶瓷、玻璃等就超过6000万吨,同时,机动车的燃料消耗又成为无情吞噬石油资源的无底洞,目前,汽车使用的汽油约占全球汽油消费量的1/3,美国、加拿大、日本和西欧地区生产的汽油还不到全球供应量的1/4,但他们每年合计消费的汽油却远远超过世界汽油产量的一半。汽车不仅是消耗能源资源的无底洞,还是造成大气污染的移动污染源。
据《2013中国汽车社会蓝皮书》调查显示,公众对于汽车对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都有非常清晰的认知,中国各城市居民中,90%的都认为汽车增加消耗了太多的能源,无论是有车一族还是没车的公众,都持有相同的认知。同时,当问到是否觉得生活的城市是否因为汽车的增加空气变差了时,44%的被调查者认为空气有点变差,32.6%的被调查者认为空气变得较差,另有17.4%的人选择了空气变得很差,只有5.8%的人认为空气没有变差。
由于汽车对环境的危害,西方许多国家中正在出现不用或少用私人汽车,改用公交车,甚至以自行车代步的时尚,但是在中国,购买私车却正在逐渐成为新的“风潮”,敲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分析人士指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虽然城市化的程度逐渐加深,但由于公共交通不方便等原因,资源消耗与消费选择之间往往存在很大的距离。
汽车治污迫不及待
城市机动车剧增带来的一大问题是对环境的污染。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已经是大气环境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之一。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出席会议时指出,在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上,必须要有所作为。
从2000年到现在的10余年间,我国汽车排放的标准从欧I到国IV。尽管国家出台了鼓励高排放车辆提前淘汰的政策,但车辆构成中高排放车辆的比例依然很高。按汽车排放标准分类,截至2011年年底,达到国III及以上排放标准的汽车占汽车总保有量的41.1%,国II汽车占25.5%,国I汽车占20.6%,其余12.8%的汽车还达不到国I排放标准。如果按环保标志进行分类,“绿标车”占79.8% ,其余20.2%的车辆为“黄标车”。
监测表明,我国城市空气开始呈现出煤烟和机动车尾气复合污染的特点。一些地区灰霾、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等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频繁发生,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车辆尾气排放密切相关。同时,由于机动车大多行驶在人口密集区域,尾气排放、噪声污染会直接影响公众健康。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机动车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控制机动车空气污染的方法,一是从排放源入手,从科技的角度减少尾气排放,二是加强对空气污染的治理。
国外有很多先进的经验可供中国借鉴,美国加州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治理在用车尾气排放污染,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使汽车尾气有害物排放与60年代相比降低了90% ,油耗降低了一半。
德国则采取税收政策来应对汽车污染,自2001年以来,根据汽车的功率以及汽车排放污染气体的量来计算的汽车每年的纳税额,此外,还实行了补贴制度,对排放污染气体少的汽车实行补贴,有了这两项规定,一些驾车者可以好几年不用交一分钱的税。目前这项政策已经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开始促使汽车生产商生产更环保的汽车甚至是新能源汽车。
责任与回报乃解决之道
消费者之所以“知而不行”,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公交出行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则很骨感;另一个原因则在于个体行为诸如少开车的减污行动仅仅是带来公共环境的改善,其“行”并不能很快给个体带来直接利益。
因此,如果要真正解决消费者的认知和行动之间的差异,一方面,政府需要完善公共交通设施,倡导“绿色消费”和“绿色出行”,并要由政府部门率先示范,让绿色和可持续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出台政策来让消费者参与的行为有所回报,或者通过法律的方式比如收取排污费等鼓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并将所收费用用于改善城市交通,实现专款专用,这样消费者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以英国为例,伦敦自2003年2月以来,就明确规定,必须缴纳5英镑的通行税才能进入从东部的塔桥到西部的海德公园间方圆21平方公里的区域,伦敦市政当局想通过实行这项反交通阻塞税,把该市的汽车流量减少10%~15% ,并希望把每年征得的1.3亿英镑的通行税用于发展公共交通运输。现在,在伦敦选择公交出行已经成为了市民的首眩英国一家“旅行顾问”公司2012年的调查显示,伦敦为世界公交最便捷的城市。
正如李克强副总理所说,积累问题是个长期过程,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到底依赖什么样的方式解决呢?限制汽车购买当然不是一个好的对策,第一我国汽车工业需要发展,第二城市居民有硬性的需求。归根结底,环境治理还是要靠政府,最近东部地区的大规模雾霾天气更是让公众认识到了治理空气污染的迫切性,为此,首先是政府要发展科技,发展新能源汽车,改进能源利用,从根本上减少废气排放;其次要加大对空气污染治理的投入,对已经造成的污染必须要尽快治理。
(作者系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能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