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蓝天愈加珍贵。2月1日,在这难得的蓝天下,京V的机动车排放新标准正式实施。一个月后,目前在售的国标准车型将不再允许销售。虽然经销商对此表现得较为平静,纷纷表示多数车型已达到京V标准,但还是有不少车型退出了北京市场。
记者近日在北京车市多处了解到,很多合资品牌产品基本都有京V排放标准的车辆销售,而比亚迪、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符合京V排放标准的产品则投放不足。
这加速了自主品牌离京的步伐。首先是限购带来小排量车的市场容量损失过大,其次是标准提升过快带来实验等研发定型的成本压力大。
“除非国V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某些自主车型才会被迫考虑提升技术,否则企业只能选择放弃北京等一线城市,向下去寻找空间。”行业专家苏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加速“自主”离京
京V排放标准相当于欧V标准,与欧盟目前执行的排放标准接轨。其实自去年起,京V标准将要实施的消息就一再传出,为此各车企与经销商早已开始行动,抓紧时间升级排放标准、消化国车型。
据媒体报道,一汽-大众从2月份开始就不再向经销商发售国标准的车型,京V标准车型也是自去年下半年起就陆续到店,不会影响此后正常销售。此外,目前北京各一汽-大众4S店的国车型库存也已经很少。几家日系品牌经销商也表示,京V标准车型都已到店,京V标准执行不会受到多少影响。
自主品牌也在积极投入到京V备战中。长城、吉利、奇瑞、华晨、比亚迪等自主品牌车企称,早已针对北京市场即将实施的京V标准对旗下车型进行了升级,并完成了申报工作,且部分车型眼下已有京V版本供应。
在车企积极为京V标准备战中,许多合资与进口车企依托于轻车熟路的先进技术,已向北京市场陆续投放了不少国V车型,但一些自主品牌还是国车型唱主角,国V车型少而又少,甚至踪影难觅。虽然到目前为止,部分自主品牌车企表示有些车型已经进入了京V标准的目录,但是现在市面上还鲜见自主品牌的京V车型到店。
在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达到标准汽车目录中,有1313款汽车。但是现在北京销售的汽车却多达3000多款。也就是说,不久之后,将有一部分汽车会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透露,奇瑞、长城、比亚迪等自主品牌车型中,最多只有不到10%的车型达到京V标准。据了解,长安铃木将有两款车型退出北京市场,分别为羚羊和雨燕,将改在其他省市销售;而中华骏捷的FRV、FSV将被中华H320、H230所取代。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向记者表示,发动机的更新换代以及性能提高,绝大部分企业都已掌握,只是成本的提升可能成为不少车企对更新换代犹豫的重要因素。据记者了解,为满足京V标准,目前大部分在北京销售的车型都将进行发动机的升级,部分车型因此将不得不面临暂退市场的命运。
成本压力加大
崔东树表示,据乘联会对北京市环保局此前公布的17批《符合环保排放标准车型目录》的初步统计,在1313个车型中,进口宝马占到94个型号,东风合资品牌占到50个型号,一汽丰田占到48个型号,上海大众占到50个型号。与此相对应的,在自主品牌中,奇瑞只占到4个型号,比亚迪只占到10个型号,长城则占到10个型号。但自主品牌的车辆型号至少也有上百款。这意味着多数自主品牌在这场技术升级中“缺了课”。
与自主品牌不同,很多欧美汽车品牌一早就完成了相应的技术储备,而“缺了课”的自主品牌尤为让人关注。据计算,随着国V的实施,达到法规要求需要每辆车增加约2000元的技术升级成本,这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将是极大的考验,甚至是“灾难”。一家自主品牌车企人士告诉记者,这部分成本的提升,在当前自主品牌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的市场环境下,对部分企业而言仍然是不小的开支。
事实上,执行国V排放标准,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成本上,对部分自主品牌都是严峻的考验。由于部分自主品牌目前还不具有自主生产发动机的能力,而国V标准则需要企业对产品核心零部件进行调整,对燃油系统和尾气排放系统进行升级,这对于依靠外购发动机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尽管过程难题多多,但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却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业内人士认为这一举措会从一定程度上抑制汽车市场的复苏。“目前,我们要考虑的成本因素会更多,汽车的价格空间将被压缩。”某车企负责人对记者表达了担忧。而北京的一位汽车4S店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京V标准出台之后,对外销售的车型将会减少,汽车的库存压力也会增加。
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实施是大势所趋,按照以往的经验,京V标准的实施就意味着国V标准不久也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对于自主车企来说,做好升级的技术储备才是应对严格的排放标准的惟一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