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仍有足够多的扩张机遇。”英菲尼迪总裁约翰·德·尼琛(Johan de Nysschen)日前专程来到中国,在北京发布了英菲尼迪的全球发展蓝图,并强调了中国市场的战略意义。
尽管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英菲尼迪因整体消费环境骤变等客观因素并未如期实现预定的3万辆销售目标,但渠道快速扩张和品牌宣传的高调举动,还是让其成为国内高档车市场上关注度仅次于德系豪车三强少有的高档车品牌之一。
数据显示,2012年英菲尼迪在华销量为1.6万辆,与2011年的1.9万辆相比略有下滑。不过这一数字仍高于欧盟地区。而在其最倚重的北美,英菲尼迪销量首次突破11万辆,增幅超过20%。英菲尼迪的下一个目标,是将其在中国的体量和品牌影响力赶上甚至超过北美。
在中国遭遇销量的暂时低谷,并没有影响到英菲尼迪依托中国市场实现品牌全球化目标的设想。按照约翰的规划,已经晋升为英菲尼迪全球第二大市场的中国将在未来通过坚定的国产计划、快速扩张的渠道以及更贴近中国消费者的新产品,尽快实现10万辆的目标销量。
更贴近中国
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前五年时间里,英菲尼迪以高调扩张的姿态,凭借鲜明的设计风格,最终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站稳脚跟。“中国市场是英菲尼迪全球发展战略的关键,我们将于2014年实现中国本地生产,并推出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车型,同时迅速拓展经销商网络,从而进一步提升英菲尼迪在华竞争力。”约翰告诉记者,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的一系列举措都表明这个品牌在中国长远发展的决心。
英菲尼迪新的全球总部落户香港,在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约翰希望立足东方谋求品牌国际化的设想。
约翰告诉记者,在全球高档车品牌阵营中,还没有哪一家是从亚洲走向世界的,“英菲尼迪要成为主流豪华车阵营不可或缺的一员”。
实际上,无论是传统的德系豪车品牌“三强”,还是后来者保时捷、捷豹路虎和雷克萨斯,都在无形中将品牌的未来押宝中国,其中奥迪依托中国市场,销量快速提升,最终实现在全球销量上反超奔驰,这一生动案例正好暗合了约翰效仿“奥迪模式”做大英菲尼迪品牌的设想。
去年5月28日,东风日产将于湖北襄阳工厂内举行“英菲尼迪国产化项目签约仪式暨新天籁第50万辆整车达成仪式”,传闻许久的英菲尼迪国产计划正式起航。
与此同时,一家名为“英菲尼迪汽车有限公司”的新公司开始在香港注册,这是英菲尼迪将全球总部移师东方的标志性事件。据约翰介绍,英菲尼迪总部在全球广泛吸纳精英,员工来自多达23个国家,拥有不同文化和专业背景,为英菲尼迪带来丰富的国际化理念。
擦亮品牌
与奔驰、宝马和奥迪等身处一线阵营的全球高档车品牌相比,2012年在全世界47个国家累计销量只有16万辆的英菲尼迪,还只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追赶者”,其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在坚持与主流高档车品牌差异化定位的前提下,一举突破品牌和销量这两大挑战。
对此,约翰开出的药方是全方位的:新产品线的扩容,新命名体系的建立,品牌营销和渠道服务等,英菲尼迪都力求对标一线高档车品牌。仅就产品线而言,目前,英菲尼迪所提供的车型品类仅占全球豪华车型品类的57%,还有很多细分市场尚未涉足。约翰预计,未来4年,英菲尼迪不仅要更新所有现有车型,而且还会新增至少4款搭载全新发动机和变速箱的车型。届时,英菲尼迪的车型将覆盖豪华车市场车型品类的85%以上。
除了产品线的大范围扩充,英菲尼迪还将此前不易被消费者熟记的命名体系推倒重来。去年12月,英菲尼迪发布了全新车型命名体系,旨在建立一个清晰、统一的车型命名系统,不仅为产品线的扩充创造了空间,更有利于促进产品认知度的提升。新的命名体系将随着2014款年型车的发布逐步得以实施。在不久前的北美国际车展上,英菲尼迪首款使用新命名体系的车型英菲尼迪全新豪华运动车型Q50全球首发。
为加速全球品牌知名度的提升,英菲尼迪还积极推进全球品牌营销。日前,英菲尼迪宣布自2013赛季开始冠名F1红牛车队,并成为车队主要技术伙伴。这意味着“英菲尼迪-红牛车队”将驰骋于F1赛场,而英菲尼迪品牌也将以一个国际化的高端形象出现在全球消费者面前。“目前,英菲尼迪的销售网络已遍及47个国家与地区,进军新兴市场的计划将使其世界版图不断扩大。同时,英菲尼迪也在扩展全球生产布局,包括在中国、欧洲和美国等地投资建厂。”约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