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兼并重组《意见》公布之后,汽车业似乎开始了一个猜谜游戏:究竟谁是那“3至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集团”呢?2015年距离现在也不过是两年时间,是否主管部门已经酝酿促成一桩或者几桩重组案例?
不过,不管有多少疑问,对于各大国有车企集团而言,这都是一个好消息。“国有四大汽车企业将成为未来兼并重组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向记者表示,由于一汽、上汽、东风、长安等具有较大优势,有望获得更多的资源,提升竞争力。
一些业内人士大胆地预测,到2020年左右,中国当前多达130多家汽车法人企业,40多家集团,逾100个本土品牌,将会整合到几家大型汽车集团中,余下的要么被兼并,要么消亡。
据了解,在这一消息发布之后,汽车板块股票表现都比较优异,多数评级机构也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四大”或是重点
事实上,早在2009年3月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就已提出通过兼并重组形成“四大四小”的产业格局,并划定“四大”作为实施全国范围内兼并重组的主力,划定“四小”作为实施区域重组的主力。
至今实施将近4年之后,“四大四小”中的“四小”动作较多,其中广汽先后重组长丰汽车、吉奥汽车,并且在2012年与同属“四小”的奇瑞签订战略结盟;北汽尽管积极奔走但是并未在国内有太多收获,不过,收购萨博核心技术成为北汽自主的新起点;在商用车领域的中国重汽,也一直谋求收购中通客车,以实现山东汽车业的整合,进一步做大商用车的业务领域。
位居“四大”的集团到目前为止,较大的案例只有长安在2009年重组中航汽车。传统的“三大”——一汽、东风、上汽今后是否有较大的动作成为当前的关注点。
因为,按照《规划》的目标要求,前10家车企集团达到90%的市场份额仍未实现,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前10家汽车集团销量占全国总销量份额为87.4%,尽管距离此次《意见》重提的90%市场份额目标不远,但是大型的并购案例似乎势在必行。
目前,最为可靠的消息之一或许便是东风重组福汽。尽管福汽被重组的消息不绝于耳,但是此次或许将最终被东风纳入自身的体系之中。
早在此前重组南汽的上汽集团,目前雄踞国内第一大汽车集团,“走出去”成为其当前主要的选择,在此前与通用联手开拓印度市场不成之后,2012年12月4日,上汽集团与泰国正大集团联合宣布,双方计划在泰国建立合资公司,面向东盟市场生产和销售上汽自主品牌名爵(MG)系列产品。
上汽选择出海解决进一步做大的问题,而对于一汽而言,国内的重组也非常有吸引力。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一汽已经痛失第一的位置多年,目前与东风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同时一汽最为重视的自主能力也能够通过重组来大大加强。华晨或许成为一汽集团一个理想的选择目标,尽管华晨方面曾经一再否认这一消息,但是双方的契合度为其今后走向重组奠定了基础。
互补融合成关键
对于大型汽车集团而言,兼并重组最大的考虑便是能够补齐自身的短板,同时在企业文化方面能够做好融合。
譬如上汽在商用车板块尽管成立了上汽依维柯红岩和上汽大通,但是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太大的起色,如何补上这一短板将是上汽需要考量的问题;东风尽管合资板块表现突出,但是自主轿车因为起步较晚,仍然需要通过外力来补足;一汽的自主业务相对完善成熟,但是如何解决成本和研发问题,或许需要借助更为市场化的力量;以自主为重头的长安,目前最为渴求的便是高端力量的加入。
不同的需求决定了这几大集团未来在重组、合资或者海外收购等不同路径的基本方向,这也给业界带来了基本的想像空间。
不过,在今后的兼并重组中,尤其是大型国有集团需要注重企业文化的融合。相比其他小型车企,大型集团之间的并购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如何实现1+1>2是每桩重组并购都需要谨慎思考的问题。
同时,政府在国企重组并购之中扮演的角色也值得探讨,在此前的案例中,都或多或少有政府的背影,或许在一定的时期之内,大型国企之间的并购仍然无法摆脱政府主导或者牵头的命运,如何发挥企业自身的作用成为今后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