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中国汽车消费金融市场余额将超过1万亿元,消费金融渗透率也将从目前的10%升至30%以上。”近日,业内最新发布的“2012年汽车金融报告”中作出上述预测。
如今,仅靠销售新车这一单一盈利模式就能获取高额利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去年,政策利空及国内外经济环境不振导致汽车市场需求萎缩,加之厂家为求自保一味压库,大面积亏损甚至不堪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的经销商比比皆是,汽车流通行业哀鸿遍野。
显然,经销商转变盈利模式已是迫在眉睫,不仅要积极开拓二手车、快修、保险等后市场业务板块,更要密切关注并善用汽车金融,让其盘活自己的生意链。
所谓汽车金融,从广义来讲包括对整个行业的产供销提供的融资服务。今天我们这里讨论的是狭义汽车金融,包括经销商所需的展厅建设贷款、库存融资等汽车批发金融,以及针对车主的消费信贷、融资租赁等。
汽车金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当时的业务仅限于汽车制造商向消费者提供汽车销售分期付款,随后业务领域不断扩大,并衍生出多种金融服务。
据ADP经销商服务集团掌握的数据看,目前中国经销商80%以上的收入依赖于新车销售,而在汽车发达国家,如美国这一比例仅为50%左右;新车销售对中国经销商的毛利贡献率在50%?60%,而美国仅为20%左右,其他利润来自二手车和配件销售、金融保险业务等。
汽车发达国家实践表明,汽车金融不仅是助推行业发展的催化剂,而且是使产业价值链正常运转的润滑剂。
在中国,汽车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市场规模却不相匹配。据ADP了解,汽车发达国家目前的融资购车渗透率约达70%?80%,这一数字在中国仅为10%,甚至不及巴西、印度、俄罗斯。
除了起步晚、配套政策环境不健全,中国消费者“量入为出、现金消费”的观念也制约着汽车金融业务的发展。另外,经销商对汽车金融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有的甚至误认为,开展汽车金融受益更多的是整车厂,其实不然。
尽管经销商并非汽车金融的资金供应方,但却是金融产品整合创新和推广的绝对主角,可为消费者量身订制灵活多元的金融购车方案。根据ADP在发达国家市场服务的多年经验,汽车金融除了直接带动新车销售外,还能帮助经销商锁定客户保险、确保维修利润稳定、借助二手车金融、融资租赁在增加集客量,同时提升客户忠诚度,牢牢维系住老客户。
目前,由于在国内首次购车还占主流,经销商销售的信贷产品多是一锤子买卖,经销商向消费者推荐汽车金融公司或银行的分期付款金融产品,还款期满或者保修期满,消费者极易流失。
而在欧美国家,弹性信贷产品因其尾款处置方案灵活而备受消费者欢迎,而且为经销商提供了新车、二手车、改装、延保等多个盈利点,同时增加了客户的粘附度,这些经验值得中国经销商借鉴。
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经销商的资产负债率一般都在60%以上,信贷环境及市场环境的风吹草动直接关系着经销商的经营状况。
由于融资渠道窄、金融产品单一,经销商的财务成本居高不下,资金链频现红灯。这几年经销商之所以热衷投身资本市场,缓解资金瓶颈就是一个主要原因。
中国汽车市场经过几轮洗牌后,经销商群体整合已是大势所趋,有实力的企业纷纷加快扩张、兼并重组步伐,与此同时加速盈利模式的转型升级,对资金的渴求逐渐增强,这都给经销商财务管理提出严峻考验。
由此可见,善用汽车金融产品不仅涉及发展问题,更涉及生存问题。
随着汽车消费的升级、目标人群消费特征的变化以及政策环境的松绑,汽车金融在中国势必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经销商则将在其中扮演绝对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