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随“汽车召回条例”的步伐,“汽车三包”政策的出台也让中国汽车生产企业神经紧绷。
相较2011年的《家用汽车产品三包主要零件种类范围及三包凭证(征求意见稿)》,最终的“汽车三包”政策责任规定增加并强调了生产者义务的内容,如此一来,汽车厂家的生产责任就是因为整体产业链的关键因素而被推向了“制高点”。而随着“汽车三包”政策的正式出台,国内汽车消费市场对产品和服务满意度的要求会愈发成熟,消费者维权意识也会更加强烈,这对今后在中国的汽车生产企业,尤其是在技术和质量方面与外资品牌尚有一定差距的自主品牌企业而言,无疑意味着巨大的挑战。
自主难题
相较外资品牌,自主产品出现故障的概率仍然高出不少,“汽车三包”实施之后,自主品牌将面临更大压力。
根据日前的一份媒体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汽车产品首次出现故障和瑕疵的时间多在1年内,其中,外资品牌车型出现故障的比例是48%,而自主品牌车型出现故障的比例却达68%。此外,消费者购车一个月内车辆出现故障和瑕疵情况为,外资品牌车型比例为9%,而自主品牌车型为17%。尽管自主品牌近几年在制作工艺和质量把关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由于起步时间晚、发展时间短,自主品牌产品相较外资品牌,产品出现故障和瑕疵的概率仍然高出不少。
另外,根据J.D. Power亚太公司日前发布的2012年中国新车质量以及中国车辆可靠性两份研究报告显示,尽管自主品牌在新车质量和长期可靠性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外资品牌有较大差距,且总体水平仍居于行业平均水平之下,特别是在诸如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的质量保障方面,自主品牌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很明显,在“汽车三包”政策实施之后,自主品牌的质量问题将会首当其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对此,汽车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表示,“汽车三包”的出台其实对汽车厂家加强质量、改善服务有明显促进作用,对行业规范也有强制作用,但由于增加了生产质量、材料工艺等要求以及售后等方面的成本和困难,“汽车三包”从一开始征求意见时就遭到了很多自主品牌车企的抵制,这也是“汽车三包”政策迟迟未能出台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了解到,由于担心在今后“汽车三包”政策执行过程中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成本压力,多数自主品牌车企和经销商都显得一筹莫展。“新政策的出台,从根本上说是有利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的,但作为自主品牌而言,企业当下要做的则是尽快提升质量水平和工艺水平,避免因太多质量问题造成成本的快速上升。”华晨汽车一位内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但不可回避的一点是,解决质量问题的前提之一是要提高零部件的供应水平,显然会间接增加车型成本。这对持续承受外资品牌车型价格逐渐下探冲击,且利润趋薄的自主品牌而言,是个很大的挑战。”
此外,由于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品牌形象受损,也是众多自主品牌担心的问题之一。“作为精密度高且零部件复杂的消费品,汽车产品出现问题的几率较其他商品高很多,一旦发生质量纠纷事件,经销商和品牌整体形象都会受到牵连,而最终受害的还是产品形象。”北京某奇瑞汽车经销商负责人表示。
改良路径
自主品牌已在生产环节逐步进行改善,未来还要求在经营、资金及技术等方面给经销商一定支持。
其实,由于推出“汽车三包”政策的消息由来已久,不少自主品牌近几年在提升产品质量、改善售后服务等方面已经做出了相应努力。
“借助与奔驰合作的契机,比亚迪将充分吸收借鉴国际车企先进理念,从设计、生产、制造的每个环节严格把关,以求整车品质得到提升。”比亚迪公关部经理朱玉鹏向记者表示,2012年,比亚迪已经提出了对旗下全系车型实行“4年或10万公里”超长质保承诺。此外,长城汽车(601633,股吧)品保部负责人也表示,长城汽车近几年对生产环节的软件和硬件都进行了升级,相关部门还针对用户使用满意度,增加了质量管控方面的检测环节。
“近几年,诸如一汽、北汽、华晨、吉利等企业,都在生产环节上加强了管理,大部分自主品牌企业也都对旗下产品推出了延长质保期的政策。” 全国乘联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分析表示,由于意识到品牌形象的树立离不开品质的提升,自主品牌在生产环节上已开始逐步进行改善,这主要表现在其对供应链体系筛选的更加严格,以及新技术应用上的更加慎重。
而在自主品牌的售后服务方面,很多行业人士也提出了建议。比如,崔东树就认为,售后服务质量取决于厂家对经销商体系管理的严谨度,这也要求自主品牌在经营、资金及技术等多方面给予经销商一定的支持。“与此同时,由于自主品牌网点布局较浅,尤其是在一些三四线城市的经销店和维修点,售后服务管理品质很可能得不到保证,这也可能会对自主品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这些销售服务网店加强技术培训,也将是自主品牌必须要做的功课。”崔东树表示。
从颁布到实施,“汽车三包”政策有将近10个月的“缓冲期”,而对自主品牌而言,能否利用好“缓冲期”,能否在零部件供应水平、车型制造水平、售后服务管理水平以及核心技术方面尽快寻求突破,决定着自主品牌在“汽车三包”政策实施后能否继续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