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姆勒公司股份构成
2011年7月,戴姆勒CEO蔡澈公开表示希望寻求来自中国的投资;
2011年12月,奔驰中国确认戴姆勒正在寻找中国投资者;
2012年2月,外界盛传中投公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即将购买戴姆勒股份;
2013年1月,知情人爆料,确认中投公司将购买戴姆勒4%-10%的股份。
传了近两年的“中投入股戴姆勒”,如今似乎落地成为事实,而事件的双方都格外引人注目。中投公司成立于2007年9月,资金来源于中国国家外汇储备,成立初期注册资本金为200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之一;另一方戴姆勒为梅赛德斯-奔驰的母公司,是全球第二大豪华车生产商,而奔驰入华后在中国市场获得了不俗的业绩,但是与宝马、奥迪相比,又稍显缓慢。在全球车企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的时候,此时中投入股戴姆勒,是单纯的股权投资还是另有所谋?中国力量的介入,对奔驰在中国的市场发展会起到促进作用吗?
中投或购入10%以上股份
有利于奔驰在华业务
北京晨报汽车版主编 周光军
中投入股戴姆勒确有其事,我曾在去年的底特律车展上与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蔡澈有过交流。中投和戴姆勒双方都互有意向,这与戴姆勒近期业绩不太好也有关系。不过中投的投资遍布全球各地,只是以前没有进入汽车行业,现在如果能借戴姆勒进入汽车行业,其投资将更加多元化了。最近两年,受欧洲经济疲软,欧洲车市普遍不太景气,而且未来豪华车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为此戴姆勒有资金需求。同时,汽车行业未来仍然被看好,中投也愿意投资,这是双方互利的事情。现在传出的中投将购买4%-10%的股份,我认为10%比较有可能,甚至有可能高出10%。
中投在投资后将成为戴姆勒的股东,相信会有利于奔驰在中国业务的发展,并且能为奔驰在中国的发展注入积极的因素。戴姆勒来到中国寻求资金,其背后的意义在于由于欧债危机并没有结束,很可能从简单的金融危机演变成经济危机,如果未来欧洲经济全面下滑,欧洲的企业面临的情况可能会更糟糕。
中投投资戴姆勒
看好汽车行业前景
中国经济时报汽车版主编 陈喆
中投之前的投资策略一直不太顺利,现在将方向转向汽车行业这种实业,应该说是中投对投资策略很理智的改善,可以看出中投对于汽车行业前景和中国市场比较看好。
从全球市场来看,2012年全球新车销量约为6800万辆,同比增长4%。行业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蓬勃的中国市场和重新振兴的美国市场。不过我认为这次的入股可能不会那么顺利,也许会受到欧盟的阻止,因为毕竟只是媒体爆料确定事实,但并不代表入股一定会成功。
事实上,中投也不是第一次接触汽车企业,在2009年的时候曾传出和俄罗斯某主权基金参与并购保时捷,最后是无疾而终。甚至在腾中收购悍马时,也有中投的影子。可见中投对于汽车也的看好。但这次再度接触车企也许也有可能得到和上次一样的结果。虽然戴姆勒现在的业绩情况不理想,但都会是暂时的。不过我认为中投过去投资金融领域较多,但风险过大,回报并不理想,汽车行业相对稳定,相信是中投希望寻求在金融领域和工业领域的平衡,以达到利润回报。
中投更看重戴姆勒未来
北京娱乐信报汽车版主编 孟京涛
对于戴姆勒和奔驰方面来说,他们一定对中国市场有很高的期待,毕竟中国市场是可以排到第三位的大市场,奔驰有几款车在美国和欧洲市场表现不错,在中国市场应该还有潜力可挖。从技术方面来讲,中投投资买的是股票,并不是谈合作生产。拿北京奔驰举例,如果加大研发能力,增加车型,也许还能得到一些技术,但就现在外界的消息来看,暂时还不清楚中投这样的投资行为会对奔驰本身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中投公司作为一家投资公司,主要目的是讲求回报。我认为中投公司的这次投资行为,主要更看重戴姆勒公司的实力和未来发展,奔驰汽车的品牌影响力毋庸置疑,具有很强的实力。尽管近期在中国的销量有所下滑,但在欧洲的销量还是不错的。戴姆勒2012年在美国全年销量30.5万辆,同比增长14%。但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销量不好所以发展空间更大,并且我认为现在投资戴姆勒其实是个不错的机会。
是中投融入全球化进程的结果
每日经济新闻汽车版主编 丛刚
我认为中投入股戴姆勒,未必能在经营决策上有更多话语权,如果说考虑其他层面,也许能改善中欧在经济上的合作互利关系。
像中投这样的中国公司广泛在海外开展投资,西方都在关注这种现象,我认为这是中国公司融入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结果。
据了解,中投公司的投资是基于经济和财务目的,在风险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资产的稳健和有效配置,努力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以被动投资、财务投资为主,追求长期的、稳定的和可持续的风险调整后回报。早期主要投资基金、证券等,偏重北美与欧洲金融市场,后来主要投向资源、地产等更具抵抗通胀能力的非金融资产。
此次有西方媒体担心,中投此次投资戴姆勒是觊觎奔驰汽车的技术,是想要对戴姆勒施加影响,其实国际企业必然会考虑投资方的意图,分析在合作还是在收购,而此次中投入股戴姆勒,应该是会优先考虑与戴姆勒协定投资回报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