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二手车置换:切勿贪高价 买卖挑选合适时机

    随着换车时代的来临,二手轿车交易越来越火。车主一方面想卖出好价钱,一方面也担心遭遇各种陷阱。二手轿车究竟怎么卖能卖个好价钱?

    1. 选择正规交易场所 勿贪高价

    卖二手轿车既可通过个人之间直接交易,也可以经过中介机构转让。针对不少车主贪图省事的心理,招手拦车、马路市场应运而生,这些人被称为车贩子。

    他们多埋伏在正规二手车市场旁,高价吸引压价收购,是他们惯用的把戏。事实上,车贩子报价都是张口即来,用意是吸引车主,甩掉同行。一旦车主同意进一步协商后,车贩子就会锱铢必较,狠狠地压低价格。

    一些车贩子与二手车商有联系,车贩子把车主带到二手车商处并成功交易的,车贩子可得信息费上千元,如成交数额较大,回报则更高。

    也正因为有车主贪图小利同“车贩子”交易,造成了市场目前的鱼龙混杂的局面。从保护用户权益出发,建议车主交易要选择正规的二手车公司,不要同路边的私人进行交易。

    2. 保存保养记录 提升车价

    能提升轿车含金量的手续包括保养记录、保险单、汽车美容记录等。如果缺少以上证明,就会降低车辆价值,建议车主从买车时就留心存放,做到有备无患。

    车辆的身份也是至关重要的,手续不完整,再好的车子也不能交易。车子转让必需的手续是车辆的登记证书、行驶本、购置附加费购车发票。

    另外改装的汽车在二手车市场并不吃香,反而会拉低轿车价格。提醒车主,即便要改装车辆,也要保管好原厂配件,待需要转让时保持车辆原貌。

    3. 挑选合适时机 抢准空当

    据了解,车商手头上的资金有限,因此不会一味收购车辆,而是根据资金的多寡,将收购和出售维持在一个平衡点上。

    车商们在“收货期”时,就会急于寻找车源,以应对无车可卖的情况,这时无疑是卖车的最好时机;而在“出货期”,车商把车辆装饰一新,摆列在店面前,积极招揽顾客,对收车就有些冷淡。据了解,“收货期”一般是在消费旺季前,如五一、国庆、春节前。而“出货期”集中在销售淡季,如暑期和春节后。

    市场情况不能一概而论,也要看各个车商的具体情况。结合市场 估准车价

    估价是轿车转让前必经的一道程序,车主可以依据一些常用的“行规”自估车价。二手车车商看到车辆后,会查询该车型目前“基本型”(售价最低车型)的价格作为参考。简单来说头一年折旧率最大,约为15%左右,第二年至第五年中,每年递减6%至8%之间。

    新车车价很透明,车主可以参考后给爱车定价。如果盲目听取网上或者路边车贩子随意报价,心理价位就会被拉高,这对于买卖双方都是无利的。车主一味抱着高价心理,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错过了卖车的最好时机。

    若您手上正有车要出售,不妨参考上述"二手轿车怎么卖能卖高价"进行出售,肯定能卖个好价。

赞助商链接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 闻

推荐排行热点
  1. 1北京出租车拒载严重 司机不打表称不坐滚蛋
  2. 2丰田延迟召回隐患汽车 被美国重罚1735万美元
  3. 3奔驰召回近5000辆缺陷汽车
  4. 4北京交通专项整治动真格 19名行人闯灯被罚
  5. 5公安部要求各地不得擅自违反规定清道封路
  6. 6新车多库存大 价格厮杀上演“越级”之战
  7. 715种违法抓拍处罚出细则 打电话罚100元
  8. 8善待你的车 冬季用车:全面检查很重要
  9. 9新十年全新胜达启新境 北京现代全系车型出击
  10. 10质检总局:东风召回逾两万辆缺陷汽车
  1. 1通用等11款车车内空气污染被疑存致癌风险
  2. 2律师申请铁道部公开12306购票网站招标信息
  3. 3中国的奔驰生病了 甲醛超标/涡轮增压器漏油
  4. 411款车型曝存致癌风险 车企不认可第三方检测
  5. 5车主掀起退车潮 汉兰达爬坡门事件后续
  6. 6自主品牌节能压力大 平均燃料消耗有多远
  7. 7汽车体检增加三成 不良商家趁机推销已淘汰导
  8. 8汽车:90%自动变速器故障系维护不当
  9. 9“贷”动消费 汽车金融能否破解微增长迷局
  10. 10昌河汽车为保生产资质 总经理李黎已被免职
  1. 112月投诉统计分析报告:网络购物亟待规范
  2. 2京东再出安全事故 用户账号莫名被盗
  3. 3中兴手机主板有“缺陷” 新机换5次仍有问题
  4. 4淘宝双十一不仅仅是超售
  5. 5美素佳儿2段金装奶粉里有红色异物
  6. 6盘点2012年度全国十大消费热点投诉
  7. 7家电、电信业投诉成2012年度消费者投诉重灾区
  8. 8锐志刹车失灵出车祸 厂家称刹车没问题
  9. 9东风悦达起亚智跑新车导航黑屏
  10. 1011月投诉报告:软件问题成为产品质量“软肋”
中国质量万里行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服务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2 - 2012 京ICP备12004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