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发展问题一直是业内焦点。日前,比亚迪在保加利亚成立电动大巴合资公司的消息在业内产生热烈讨论,电动大巴走出国门无疑对我国的新能源客车领域带来利好。除了“墙外开花”,在去年年初,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与曙光汽车集团合资合作,致力于打造新能源客车航母,这也已经成为新能源客车发展领域的新趋向。
前景广阔
盘点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成绩单,新能源客运的推广应用是一大亮点。随着“十城千辆”示范城市不断增加、国家相关鼓励政策陆续出台、充电站等基础配套设施在多个省市投入使用,汽车企业研发新能源汽车的热情持续高涨。今年3月,科技部公布《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指出,发展电气化程度比较高的“纯电驱动”电动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中之重。
纯电动在公共交通领域有着很大的优势,相对私人用户来说,由于里程较短,纯电动的经济优势较小,不足以驱动私人用户大量购买。作为公共交通的大巴,在市区内行驶速度不高,耗油量特别惊人,而电动汽车却在停止时不消耗电量,能源效率高、低碳环保的电动大巴车纷纷受到了广大运输公司的青睐,实证表明,电动大巴车的能源效率已超过汽油机汽车,百公里耗电费用大约只是燃油大巴成本的1/3。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未来城市将是一个高效率、低能耗、清洁能源先行的城市,这样的愿景也给我国电动大巴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以北京公交采购而言,在政府的主导下,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新能源客车正越来越受到客运公司的青睐。因电池起家的比亚迪是我国电动车领域的排头兵,日前比亚迪与保加利亚Bulmineral合作在当地生产纯电动大巴K9。这标志着比亚迪电动车将正式打入保加利亚市场,并会辐射到欧洲其他国家。
多重难点
公共交通电动化具有极高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意味着未来电动大巴和电动出租车领域将成为重点。虽然比亚迪的电动大巴已经在“墙外开花”,但是在我国国内,电动大巴的未来依然不容乐观,面临着技术与资金的多重难题。
众所周知,在客车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一直是难题,在电动客车领域更是如此。充电时间长、电池寿命低、使用成本高成为制约电动大巴发展的主要障碍。对于长途客运而言,按照现在的技术发展水平,长途运输效率得不到保障,对于短途客运而言,配套设施的改进与发展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设一个充电站,高昂的费用谁来负担?这些都成为须考虑的问题。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仅有一个充电桩来保障充电供给,据了解,就是这个充电站也难以逃脱被拆除的命运。
谁来推动电动大巴的使用和推广?资金来源始终制约着电动大巴的发展,众所周知,电动大巴主要应用在城市公交,而城市交通系统作为市政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一直是政府买单。政府资金补贴与否、是否及时等都不受市场限制,这样的环境下,电动公交的推广完全依赖于政府作为,在地方上,则有赖于地方政府的财政和政策。
然而,令人欣喜的是,像比亚迪这样的企业依然在发展清洁能源的道路上踏步向前,未来发展步履维艰,但是我们依然相信电动大巴的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