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零部件巨头在中国市场的扩张之势正在加速。
日前,有媒体报道指出,11月30日博世在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建其在中国的第二个生产基地,上半年,其还与奇瑞建立了汽车电子合资公司;另一家欧洲零部件巨头法雷奥则已经在中国建立了22家工厂。此外,日前马涅蒂·马瑞利与国内的两家公司签约成立合资公司,新公司将在中国生产汽车排气系统的零部件,还将向中国市场的汽车制造商提供技术咨询、协助及其他售后服务。
有专家指出,外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纷纷加快在中国市场投资、布局的行为,其目的主要是期待高投入迎来高回报,表明其对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信心。尽管我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竞争压力逐渐增大,但多数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仍然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宇恒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纵观全球汽车市场,几乎都处于不景气的状态下,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市场也未能逃脱这一现状。受我国地域、人口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我国汽车及零部件的发展仍有极其广阔的空间。目前,零部件企业仍能在技术革新、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寻找盈利。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外资零部件企业纷纷大举进入,将使国内零部件企业面临挑战。“外资零部件企业在资金、技术、规模上占有明显的优势,其进入对本土企业而言,将造成明显的竞争压力,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将受到一定的挤压。”李宇恒表示。
据悉,今年以来,整体车市的惨淡也导致了汽车零部件行业景气的低迷,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下降,行业内企业生存、发展艰难。与此同时,国内零部件企业在研发能力、技术水平上相对劣势,其产品和市场主要集中在中低端方面,在高端市场涉足相对较少。
知名汽车评论员贾新光也指出,与国外先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相比,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较弱,尤其是在科技含量较高的汽车电子产品和电控机械零部件新产品的研发、创新方面严重不足。一些汽车零部件企业所宣称的“自主技术”很多都是仿制,缺乏核心技术。
不过,李宇恒表示,在“狼来了”的刺激下,本土企业必然会提高警惕,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改变经营管理等方式提升竞争实力,并着力对渠道的开拓与把控,进而巩固和扩大市场。
李宇恒指出:“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冲击主要在于技术壁垒方面。本土企业的突围也必须紧紧把握技术核心。”他建议:一方面修炼内功,本土零部件企业需要集中资源,加强研发力度,着力提升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外延扩张,通过并购国外正处于生存困难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达到快速获得技术的目的。同时,本土零部件企业也可以通过寻求与国外有实力的企业合作的方式,达到学习和提升技术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