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喧嚣的音乐,没有新款的车型,2012年的广州车展上,低调的吉利汽车却依然躲不过众多媒体的追逐。“深挖市场潜力提高经营品质。”今天,吉利集团副总裁、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刘金良透露,“市场占有率提高后,吉利已经从‘价格导向型’向‘顾客价值服务导向型’转变,售后服务需要支撑品牌溢价。”
10月份,吉利汽车销售48609辆,较去年同期增长35%,当月销量在国内市场排名第六,占据自主品牌头把交椅。明年,吉利汽车还将在村镇建立销售联系点,乡村超市或成为潜在消费者销售咨询网点。
1998年至2007年10年间,吉利汽车的市场保有量只有69万台,而到2012年末,保有量将达到235万台。17年前加入吉利的刘金良颇有感触,“这是吉利发展到新阶段的象征,也是售后服务的挑战 。”
汽车是一个系统工程,安全性能提升是吉利汽车品质提升的一个缩影,品牌溢价也离不开良好的售后服务支撑。事实上,吉利自身也不满足于安全这一个标签。
2011年9月9日,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吉利内部提出“GGQ353”战略,“GGQ”代表“吉利全球质量标准”,“353”意为“用3年时间努力实现市场索赔率降低50%,客户满意度进入中国前三名”。
数字是枯燥的,这背后的顾客满意度提升工程却是生动的。“以前吉利跟维修服务站是委托关系,怎么修、谁来修、如何把车修好、客户满意不满意是服务站的事,吉利不管。战略转型后,所有售后服务都有了管理规范,最终目的就是让客户满意。”刘金良如是说。
管理规范落实在维修服务站包括关键服务管理人员指纹考勤、关键岗位控制和预警系统,维修车间远程视频巡视管理系统,从把控售后服务人才和售后服务过程严格规范。
吉利还建立了厂家与全国服务站之间的技术业务与支持交流渠道的信息化、平台化通道,实现了吉利服务领域全国范围的有效联动、即时交流、信息共享、快速查询车辆出现的技术疑难问题解决方案,它融合了通知公告、维修案例、在线培训等7大模块28项功能。
吉利集团公关总监杨学良描述说:“当车辆出现故障,服务站可以通过系统,获得原厂诊断。原来吉利汽车一个维修案例的发布可能要半个多月,现在几个小时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