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22个城市的消协维权单位组成的城市消费维权联席会宣布,将在本月举行的联席会上,公布一项涉及35个品牌、52种车型的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结果,以评估报告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购车参考。
车内空气检测
豪华车将成主要对象
今年3月1日,国家环保部与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正式实施。作为首个车内空气的正式标准,其为车内空气中的苯、甲醛等8种常见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设定了浓度限值,并明确采集检测样本的状态。据了解,新标准并未受到车企和销售商的重视。新标准出台半年过去,新车空气质量并未传出有效改善的声音。
同样,包括豪车在内的新车频频出现的车内空气质量问题,以及维权团体检测的介入,再度将车主的目光聚焦到新车空气质量问题上。业内人士认为,首个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在历时半年的实施过程中,并未能有效改善当前车内空气污染严重的现状,迫切需要相关部门将车内空气标准从“推荐性国标”上升为“强制性”层面,捍卫驾乘者的健康。
非强制性标准
车主自行维权性不高
记者电话咨询了杭州几家4S店,在问及车辆是否存在异味时,多数销售人员表示,“大部分新车都这样。”“新车没有异味根本不可能”。在与销售人员交流中,七成以上的销售人员不了解新的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此外,有大型汽车集团不愿具名的负责人表示,此次发布的空气标准和检测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而非强制性国家标准,因此,车企普遍会选择“无视”。而有法律界人士认为,虽然空气标准可作为车内空气污染纠纷的维权依据,但因空气污染的危害难以量化,即使打赢官司,也很难获得较大的赔偿,因此车主自行维权积极性不高。
据了解,如果这个涉及35个品牌、52种车型的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结果公布的话,这将是首次有维权团体对外公布车企新车的车内空气质量报告。业内人士分析,维权组织开展的检测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改善车企对车内空气质量的重视,但很难涉及所有在售新车。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董祝礼在媒体中呼吁,《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约束力不够,应上升为强制性标准。他建议,要不断完善车内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将原材料的申报和使用纳入进来,同时将车内空气质量与汽车生产准入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