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汽车纠纷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奔驰、宝马、丰田、奥迪等纷纷中招,甚至兰博基尼、保时捷等高档汽车品牌在汽车纠纷榜单上也都榜上有名。业内人士表示,如今的中国汽车行业类似于30年前的美国,汽车消费纠纷正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多。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相伴而来的是购车、用车、修车过程中消费纠纷的发生率迅速提高。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有关汽车产品的投诉,从2006年的7761件到2011年的16805件,6年间增长了116.5%。
汽车在保修期内发生问题,消费者都希望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解决,但是4S店的工作流程却是逐级上报,这无疑延长了维修的时间,如果申请更换重要的零部件,就需要更长的周期来耐心地等待和反复地协调。如果消费者失去了耐心,纠纷的发生就不可避免了。
据资深维修人员介绍,汽车消费一旦出现纠纷,基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汽车出厂时本身所带的问题,二是车主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的问题。消费者使用不当造成的后果没理由让商家善后,同样汽车本身的问题也绝不应该由消费者自己买单。
出现纠纷,双方各执一词,此时就需要一个中立的权威机构来做鉴定,需要专业人士作出让人信服口服的判断。只有走上一条正规的道路,让正能量循环下去,才能有效缓解矛盾、解决纠纷。
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汽车整体质量差,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仪表盘等主要部件在“三包”期内出现质量问题,使消费者花巨资购买的新车不能正常使用;二是维修费用高,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经销者和修理者常以消费者使用不当为由,让消费者承担高额的维修费用;三是部分紧俏车型在标价之外强行加价提车,消费者反映强烈;四是卖车之前承诺的种种优惠和赠品,在车卖出后就不再履行。
维权难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汽车质量检测的机构少、检测费用昂贵、检测时间长、相关标准不完善,难以为消费者提供有力的维权证据;二是国家汽车“三包”规定未出台,使得各个厂家承诺的“三包”标准各不相同,表述的内容简单,条款细则不明晰,生产企业与销售商互相推诿,售后服务不到位,给消费者维权和消保委的调解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山东青大泽汇律师事务所刘刚律师认为,中国目前已经进入“汽车时代”,与汽车相关的纠纷案件数目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汽车产品和一般的消费产品相比有其特殊性,汽车在法律上定义为“高速危险工具”,开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高度危险作业的过程,它不仅对司机本人,对周边的汽车、周边的群众都构成一种潜在的危险。所以汽车产品的质量比一般消费品的质量问题更严重。
另一方面,由于汽车系统的复杂性,许多消费者缺乏汽车消费的专业知识,所以无法像分辨其他商品一样对它有个起码的评判。一辆车有上万个部件,其中易损件就占到500~600种,如何更换易损件,什么样的配件是合格产品,什么是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不完全清楚,因此消费者对汽车质量进行举证成为难题。
同时,由于一般消费者对汽车的专业知识较缺乏,使消费者和商家在信息上完全处于不对称的位置,遇到汽车消费纠纷时,往往无法作出准确判断,而目前我国的汽车鉴定机构很少,并且存在着鉴定费用高、时间长、程序复杂等问题,导致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消费者在诉讼中处在一个极为弱势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