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还未进入深秋,日系车企却是秋风瑟瑟,寒意袭人。
刚刚过去的“史上最长黄金周”里,日系车企下滑严重。
“比销量下滑严重的是消费者的信心、担心和不可预知的未来。”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一家日系车品牌店的销售顾问张林担心地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如果照此发展下去,无法预知结果怎么样。
汽车行业将出现结构性改变?
有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日系车企在华销量普遍下跌,同时丰田、日产等多家日系车企决定在华减产,未来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可能出现进一步下降,在此情形下,我国汽车行业将出现结构性改变。
以日系车传统领域SUV为例,2012年1—8月,日系SUV累计销售36.8万辆,占SUV市场份额的28.67%,遥遥领先各大车系。然而,日系车在SUV领域主要竞争对手是韩系车,近几年外形设计、产品质量、油耗水平等各方面都获得较快提升,相比日系SUV又具有性价比优势,被国内消费者普遍认可,韩系车有望替代日系的SUV市场份额。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08年日系车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突破了30%,达到历史顶峰,但随后这一数字便不断下滑。
在国内家用车市场,日系车和德、美以及韩系车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度也较为接近。与日系车企下滑份额严重相呼应的,是其竞争对手乘势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快速抢占部分日系车企在华市场份额:德系、美系和韩系品牌销量攀升。
9月份,日系车成为了中国车市唯一的沦陷者,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分别增长13.8%、15.1%、9.4%和9.2%。
研究报告发现,中国消费者对日系车购买意向率,从2009年的32%下降到了2012年的24%,对欧系车购买意向率,则从2009年的25%上升到了2012年的35%。
张林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自钓鱼岛危机以来,日系汽车销量下滑严重。此前一些有意购买日系车的消费者,在最后时刻都买了德系、美系、韩系等非日系车和国产车。
“总部要求我们趁此机会大力促销,增加市场份额,为下半年销售打下坚实的基础。”北京一家德系车4S店销售负责人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
除此之外,国内自主品牌乘势而上,有精明的汽车厂家还打出“爱国牌”促销。9月份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比前一月增长26.6%,销量达56.19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则增长7.5%。其中,吉利、长城、长安增长明显。
无法预判的未来
据悉,出于积极应对危机的考虑,一汽丰田厂家和经销商目前开始联手采取更主动的市场举措,接下来营销活动也会陆续展开。
虽然日系车企业开始行动试图找回过去一个月失去的市场,并恢复市场信心。但在采访中《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日系车企的前景并不乐观。
继国庆期间采访亚运村汽车市场后,近日,记者在对几家日系4S店调查后发现,并没有出现大幅度优惠,还是之前的优惠幅度。多名销售顾问均向记者表达了不乐观的情绪,尤其是对未来的担忧。
北京一家日系车企4S店的销售顾问李先生向记者表示,其4S店8月份之前销量每月都在50台以上,最近两个月每天也就一二台的销量,亏损严重。
“虽然汽车企业取消了对我们经销商的考核,使我们的销售压力减轻了不少,但如果情况持续下去,我们肯定受不了。”李先生说,“四季度该怎么办?我们有时开会研究,希望讨论出一个解决困境的方法,但面对不利的大环境,只好选择等待。”
在谈到未来的销售形势时,多位4S店负责人表达了悲观的情绪,均认为如果目前中日两国关系没有根本扭转,日系车销量不可能回暖。有的经销商表示将持续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影响不知道还会持续多久。从目前的情况看,事件的影响远超日系车企的想象。一定要保护好经销商的利益,如果经销商在这个时期被伤害,即使销售恢复正常,企业也会受到损失。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也指出,9月份日系车的产销大降,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中,并且这种状况还会继续。如果不思考其中的根本缘由并有效地消除,很可能永远也好不了。
摩根大通报告预测,今年10月到12月,日本企业的对华整车出口可能将暴跌70%左右,而汽车零部件出口将下降约40%。
深耕中国是正确选择
对于突如其来的冲击,日系车企大都积极应对,通过各种方式降低负面影响,从合资工厂停产、减产,停止或减少进口数量,到补偿被砸日系车车主等,以期将损失降至最低。包括丰田、日产在内的5成日系车企被迫削减中国的产量以应付目前局势。
日本媒体近日报道,汽车巨头铃木开始讨论正式进军缅甸,目标为2015年前建成新的汽车组装工厂,年产汽车2至3万辆。这一旨在“摆脱中国”的行动受到了外界关注。报道还称,近年来,由于中国国内工资水平骤涨和劳动力不足的情况日益严峻,尤其是对日本而言,自钓鱼岛事件后,“脱中”契机的想法在日本企业中不断蔓延。
那么,日系汽车巨头铃木进军东南亚是否是日系汽车“摆脱中国”的信号?日系汽车是否“转战”引起业内遐想。
对此,《中国企业报》记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由于中国市场同时具有销售市场和生产基地的双重作用,这在世界各地都是极为罕见的,对外资品牌汽车企业极具投资价值。与中国相比东南亚国家是无法比的:首先,东南亚国家没有中国这样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其次,东南亚国家制造工业的配套体系不像中国成熟。即使日系汽车要转移,也非一日之功,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北方汽车公司销售负责人刘向军对《中国企业报》记者分析。
刘向军向记者介绍,一方面,我国经济繁荣发展,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另一方面,经过30多年的发展积累,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庞大的汽车工业产业基础和配套体系。因此,任何具有世界级眼光的大企业,都不会放任经济发展快、产业基础好的中国市场不顾。
刘向军还认为,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多年来深耕中国市场的日系车企已经形成了诸多优势,如果急速失去中国市场,对日系车企而言将是巨大的损失。因此,在中国面对很大难题的背景下,日系车企必须积极改革,更加深入地融入本土化,继续坚守以待更好的时机。
在《中国企业报》记者的调查采访中,刘向军的观点得到了多数日系车企的认同。
据悉,2012年度日产全球销售目标为535万辆,其中中国占25%,本田在华销售比例预计为18%,丰田预计为11%。1—8月份的丰田全球销量中,中国占了近10%。
据美林(MerrillLynch)估算,在日本三大汽车公司中,日产汽车1/4的净利润来自中国,丰田和本田则分别为21%和16%。
丰田汽车中国公关部负责人明确表示,不可能让一时困难影响全局。虽然近期局势不好,但对丰田而言,深耕中国的战略规划不会有变。
日产中国一位内部人士也表示,日产不会把相关业务转移到其他国家。
10月8日,记者从一汽丰田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当日,一汽丰田向外界公布了针对不久前反日示威中被砸丰田汽车的补救办法,根据一汽丰田的通知,此次补偿把客户损失降到最低,原则上除了保险之外的花费为零。
不仅如此,10月10日,丰田汽车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召回740万辆汽车,原因是上述车辆电动车窗存在故障。其中,中国范围内将涉及140万辆。
记者了解到,此前丰田曾在召回事件中将中国市场排除在外而遭到国内消费者的广泛指责,此次在中国市场大规模召回实属“破天荒”。更令业内奇怪的是,此次大动干戈的召回仅仅是因车窗问题,而按现行法规,车辆故障不涉及安全问题,丰田完全可以不用在中国实施召回,按一般的质量问题处理就行。
对此,有评论认为,丰田前后截然相反的态度,是向中国市场“示好”的姿态,是为了在特殊时期有效地保护品牌、提升消费者信心。
记者还了解到,除了丰田,包括东风日产、广汽本田等日系企业都正在酝酿推出类似的补偿方案。
在致电广汽本田公关部时,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广汽本田也有类似丰田的应对举措,现正与经销商商讨补偿事宜。
一系列的举措,似乎都在表明日系车企难舍中国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