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是第六个“中国城市无车日”。“无车日”交通状况是否真的改善?公众对此反应如何?本报记者以南京为例,展开实地探访。
限行路段畅通 周边地区拥堵
按照相关规定,无车日期间,7:00-17:00新街口地区除公交车、出租车、救护车及其它执行公务车辆外,禁止机动车辆进入。如果进入限行区且违停,将被罚100元、记3分。
【管家桥与汉中路交叉口】这里是限行与非限行区域的交界地带。以汉中路由东向西的车流为观测对象,21日中午12:00-12:30,累计通行约450辆车,私家车及商务车约有200辆。22日同一时间段,半小时内有150辆私家车及商务车。尽管限行提示牌很醒目,仍有部分私家车试图左拐前往新街口。
【华侨路华夏银行门口】这里地处限行区域的外围,是长江路、华侨路、中山路的交叉口。22日上午10:30,以华侨路和长江路为界,中山路两边的交通状况形成鲜明对比,往新街口方向十分空旷,只有零星的公交车、出租车,另外一侧一片忙乱,交通状况比21日还糟糕,个别车主直接闯入限行段,拐弯时直接开到逆行车道。22日华侨路、长江路的车流量明显高于21日,中山路上准备拐弯至华侨路的车辆排到了珠江路。
【新街口公交南站】这是此次限行区内最大的公交站。21日12:00-12:30,有43辆公交车和55辆出租车路过,其中9辆出租车在此上下客。22日同一时段,有45辆公交车和97辆出租车路过,其中28辆出租车在此上下客。21日每个线路的公交车到站间隔时间比较均匀,22日则完全乱套,部分线路的车辆一次进站两三辆,有的则长时间等不到。
记者以上调查显示:无车日当天,限行区域车流量比前一天明显减少;限行外围区域,越靠近新街口越拥堵。选乘出租车和公交车的市民增多,公交车辆因外围道路状况而影响运行秩序。
倡议变“禁止”是否有违初衷
与前两年仅仅倡导“停开一天车”不同,今年南京动了“真格”,交通管制措施更为严格,负作用也随之而来。
昨天,南京市客管处副处长刘正直上路执勤。“在增加30%公交运力的情况下,基本保证了当天市民出行,但部分时段的畅通质量打了折扣。”他坦言,周边路段交通状况拥堵加剧是主因。
“限行”影响了正常生活秩序。“我们要去金陵饭店,从中山南路绕到这儿都绕一圈了,还是进不去,周围又没有停车的地方,太不方便了!”在管家桥路口,一辆红色雪弗莱的女车主对限行颇有怨言。金陵饭店工作人员介绍,平时约70%的客人选择私家车代步,今天则大部分改乘出租车了。市民陈先生昨天结婚,他说,考虑到新街口限行可能会堵车,婚庆公司的车队比原计划时间提前出发。而举行宴会的酒店也在繁华地段,车到时比较堵,宾客花在路上的时间也多。
采访中,多位城市交通、公共管理领域的专家均对“无车日”所宣传的保护环境、低碳出行的理念表示理解,但对“限行”活动能发挥多大作用,均不愿公开发表意见。
南京交通界人士表示,无车日的初衷是倡导环保意识、减少公务车使用。但是,几年下来,每逢无车日,都要动用大量人力,对部分路段进行交通管制,临时改变部分公交线路原本的“倡议”变成“强制限行”措施了,就应该评估一下市民的认同度、参与感是更强了,还是“疲劳”了?
纾解困境不能流于形式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公共交通处处长朱明明透露,周六开展无车日活动,纯属时间巧合。他坦言,从以往几届“无车日”组织实施的效果来看,并未看到交通有明显改善。
没有明显改善的,还有环境质量。国内多个城市昨日空气质量未有明显好转,仍出现了PM2.5污染。省环保厅大气办副主任单阳认为,空气质量好转需要长期治理,不会因为某一天车辆数量减少就会立即好转的。
“夏木-tesir”在微博上吐槽:“在公共交通仍不完善的城市搞无车日,几乎等于扰民日。网友“菜心粥”说,绿色出行的关注和思考,“限行”只是一种宣传的形式,把无车日当做限行日,实在是本末倒置。
“纾解困境不能流于形式。”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导顾海教授表示,让人少开车,不能完全靠自觉,政府要有一定的措施。
他介绍说,新加坡的做法可以借鉴当地有一种“特权车”,挂的是红色牌子,只能在周末、节假日、早7点以前与晚7点以后行驶。由于车主做出牺牲,减少行驶以缓解交通压力,政府就给予补偿:买车半价,保险费、养路费等也为半价。而拥有这种牌子的车主,如果在工作日或其他非允许时间有急事需要开车,买一张特别行驶证即可。
顾海认为,这样的做法比较好,很多人会把开车时间放在周末、节假日、晚7点,下了班也会到咖啡店喝杯咖啡,等到7点以后才回家,不但减少了城市拥堵,还有助于旅游、餐饮和其他服务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