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投诉,在汽车投诉网所做的“2011年汽车投诉十大典型案例”系列报道中曾做了详细介绍。在中国成为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大国的时候,轮胎的生产规模也随之越来越大。去年央视曝光轮胎问题引发轮胎业内地震,事件主角至今仍在为恢复消费者信任而努力。而在这一事件曝光后,涉及轮胎的投诉量依然居高不下,问题也并不仅仅存在于韩泰、锦湖等大批量配套的产品上,类似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马牌等中高档轮胎品牌的投诉同样屡见不鲜,而这些轮胎往往配备在进口车型或高端品牌车型上。
之前就有媒体就汽车投诉网上多个奔驰装配的轮胎品牌屡屡出现质量问题而进行报导(详见:奔驰轮胎鼓包凸显经济沙文主义者的傲慢),在进行点评后,所涉及案例基本都在奔驰的积极协调下得到了轮胎企业的处理。但同样是这些轮胎品牌,却只因不是装配在我们之前点评过的奔驰上,而得不到合理赔偿。
近期,汽车投诉网先后收到三位沃尔沃车主的投诉,这三位来自不同地区的车主驾驶的均为沃尔沃旗下的不同车型,但投诉主体均为轮胎,涉及倍耐力、米其林、马牌等中高档品牌。在汽车企业、4S店的消极应对下他们维权不畅,屡遭挫折,至今仍有两例没有解决。
案例一:沃尔沃S80L保修期内米其林轮胎磨损严重
来自上海市的李先生是一位沃尔沃S80L车主。2011年4月份,李先生在上海徐汇的一家沃尔沃4S店购买了一辆S80L,2012年3月初,李先生向汽车投诉网称,今年初,他的座驾在行驶里程为2.6万公里时两个前胎全部磨平,而两个后胎完好无损。发现问题后,李先生试图向4S店寻求解决办法,4S店工作人员称,按照车辆的行驶里程来看,2万多公里需要更换轮胎是正常现象。
李先生对此说法并不认同,他认为普通轮胎的使用寿命都可以达到5-10万公里左右,而他这辆车装配的是比较高端的米其林轮胎,自己又一直按照厂家要求正常保养,现在仅2万多公里就全部磨平,显然不是正常损耗。面对车主的质疑,4S店则表示需要提交米其林厂家进行鉴定。2012年3月7日,李先生拿到了米其林轮胎鉴定结果,确认属于轮胎机械性磨损严重。随后米其林厂家也向汽车投诉网进行了回复:已经由工程师做检测,结果是轮胎由于定位偏移或机械原因导致偏磨。向消费者进行了解释,消费者也已经表示认可。
在随后对车主李先生进行回访时得知,李先生在汽车投诉网发表投诉后,4s店以及轮胎经销商都多次向其表达解决意愿,考虑到以后的维修保养等因素,李先生最终与4S店达到和解,并称对结果表示满意。
案例二:沃尔沃XC60四千公里倍耐力轮胎鼓包
杭州林先生于2011年9月25日在沃尔沃浙江元瑞4S店购买了一台沃尔沃XC60车型,在车辆行驶到4000多公里时,发现装配在左前轮的倍耐力轮胎出现鼓包。林先生称,因为新车还在磨合期,平时都是低速行驶。在这样的驾驶情况下,仅4000多公里出现鼓包,让他很是怀疑这个倍耐力轮胎存在质量问题。
随后林先生致电4S店寻求解决方法。但4S店工作人员却表示,他们不会承担任何责任,只能协助车主与倍耐力轮胎厂家进行沟通。面对4S店的冷漠处理方式,林先生不禁质疑,轮胎作为车辆的一个零部件是和整车一起卖给车主的,怎么一出了门就和4s店无关了呢?
在汽车投诉网回访时,林先生告诉我们,4S店这种“推卸责任”的态度让他很是寒心,也让他对沃尔沃这个品牌的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而对于4s店建议通过轮胎厂家对鼓包轮胎进行相关鉴定这一提议,林先生则直言,如果没有第三方机构监督,这种鉴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谁也不会自己承认自己的产品有质量问题。
此外,林先生表示,事后他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了不少类似案例,最终都是在4s店、轮胎企业互踢皮球中慢慢耗尽精力,维权无果而终。而有业内人士更是直接建议他别再折腾,折腾也不会有任何结果。为此,心灰意冷的他最终掏钱自费更换了鼓包轮胎。
案例三:沃尔沃s60低速行驶中马牌轮胎爆胎
广州市张先生今年1月11号在广州永安富豪4S店购买了一辆沃尔沃S60,新车的喜悦还未过去,麻烦便接踵而至。3月初,张先生驾驶该车以40-50公里的时速行驶途中突然爆胎。张先生在第一时间联系4S店,工作人员表示爆胎不属于4S店的责任,需要张先生自费更换轮胎,当张先生表示对爆胎原因提出质疑时,4S店则表示可找马牌厂家进行鉴定,把自身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在随后马牌派过来的工程师进行简单外观检查后,口头告知张先生“属于外力撞击造成爆胎”,并表示最终结论需要作进一步检测。但如果张先生不再寻找其他途径进行维权的话,可以免费为其更换一条新轮胎。但坚信爆胎属于质量问题的张先生则希望可以同时对轮毂也有一定的补偿。
面对张先生的诉求,马牌这位工程师以需要上报审批方能给出答复为由,要求张先生耐心等待。,然而刚刚过了3.15这个最佳的维权时间点,马牌就提供了一份“属于外力撞击造成爆胎”的最终鉴定报告,并否决了之前自己答应的免费赔付新轮胎的赔偿方案。
张先生认为,爆胎事故正好发生在315之前,马牌工程师表示“需要上报审批方能给出答复”的说法,明显就是属于拖延时间, 315一过,马牌态度就有了一个360度的大转变,强硬表示不予赔付。先不论“外力造成爆胎”的鉴定结果是否客观,仅仅是这种行径和作风,就难以取信消费者,更没有丝毫大品牌的作风。在多次请求协商屡屡受挫后,张先生无奈之下最终不得不自费更换了轮胎。
网站点评:改善消费环境,既需法规约束更需企业自律
案例中几位车主的遭遇,真实的反映了当前中国车主的轮胎维权困境。轮胎属于易损耗的零部件,如果单独损坏,按照目前国内的情况,既不在厂家的保修范围内,也不受保险公司的保险赔付。在汽车投诉网看来,目前轮胎一旦出现问题,目前各大轮胎厂家只认可自家的鉴定结果,在缺乏第三方监督的情况下,也很难保证鉴定的公正和客观,而如果车主自行提交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一来检测费用要远高于轮胎本身价值,二来如果没有征得轮胎企业的同意,仍然无法作为有效证据。也正因如此,所以才导致了本文案例中的林先生和张先生最终是选择自费换胎处理。
另外一个值得汽车投诉网探讨的现象是最后一个案例中张先生前后遭遇的大反转。315被定为消费者权益日,旨在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而在国内,它已被扭曲成一年一次的“大阅兵”,全国大小媒体聚焦等着找茬儿,而企业只要安然度过这一敏感期,大爷仍然是大爷,消费者地位依然弱势,也因此出现了像马牌轮胎这样的企业。而这种现象,不仅仅是某一家企业,而是整个消费环境的畸形产物。
汽车投诉网认为,消费环境的肃整,需要内外力的有效配合,既少不了法律法律的监督,也离不开企业的自觉自律,而这个过程的完成,则需要消费者的不断推动。企业的自律需要舆论持之以恒的监督,消费者的权益需要消费者锲而不舍的维护和争取。诚然,目前车主维权困境在短期内难有改善,但是如果因为困难而选择忍气吞声,只能纵容企业继续强横下去。
目前轮胎质量引发不少争议,不少专家学者将其归罪为我国轮胎的生产和检测标准严重滞后,目前国内轮胎行业通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为1991年原化工部橡胶司制定的《子午线轮胎工艺技术若干规定》,各项数据标准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准,这种标准的滞后为企业“投机取巧”提供了可能;另外一方面,目前能够为汽车消费者提供帮助的《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对轮胎部分未有涉及,而国内能够提供权威检测的机构也是廖廖无几,在出现问题时各大轮胎企业均以各自企业的检测标准作为判断依据,这无形中也增加了消费者的维权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