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刊登了中国统计学会的2011年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报告。报告显示,民生指数总量北京最高,但甘肃增速最快。同时,部分省份如内蒙古、宁夏,尽管人均GDP排名靠前,但民生指数排名靠后。
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科技创新、公众评价六大方面,共42项指标。从结果看,东部地区最高,但西部地区增速最快。2011年与2000年相比,东部地区由46.66%提高到69.53%,中部地区由36.98%提高到58.33%,西部地区由34.61%提高到55.41%,东北地区由40.55%提高到60.22%。
从各地情况看,排在前十名的地区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辽宁和重庆,指数均在60%以上。指数增速排在前十名的地区分别为甘肃、重庆、青海、河南、海南、安徽、贵州、新疆、四川和云南,均达到5%以上。
从2011年各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和人均GDP的比较来看,差异较大。有些省份人均GDP排序相对靠前,但发展与民生指数排序相对靠后,如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等地;一些省份人均GDP排序虽然相对靠后,但发展与民生指数排序相对靠前,如四川、江西、海南、安徽等地。
■ 解读
GDP衡量经济增长有局限
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鲜祖德表示,以前,我们总是把一个地区的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增长,这会导致各地单纯追求GDP的增长速度。尽管GDP是衡量经济增长最好的一个指标,但GDP确实有其局限性。比如说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社会福利水平。
鲜祖德表示,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民生优先、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按照这样的要求,体系中把民生改善放在突出的位置。指标体系中的民生改善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来反映:一是收入分配,二是生活质量,三是劳动就业问题。每个问题都有多个指标来反映,一共是13个指标。如收入分配,用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城乡居民收入比等指标反映;生活质量,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恩格尔系数、平均预期寿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等指标反映。(记者蒋彦鑫)